共观古帖披前志

出自:宋代·范浚《己巳十二月廿九日同侄端臣端杲观王右军帖并晋书以白藕荐酒成诗》

拼音:[gòng,gōng][guān,guàn][gǔ][tiè,tiě,tiē][pī][qián][zhì]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星回景急岁聿除,更长烛明坐蓬庐。
东风夜半欲入律,万木先已争号呼。
小阮过予足风味,共观古帖披前志
秋蛇绾字右军书,朔马腾风东晋记。
纷纭万古浩无涯,且啖白藕倾流霞。
分甘恨不如船大,空想峰头十丈花。

查看原文

注释

【前志】1.前人的记述。 2.往昔的志向。 3.前人的志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共】

共【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观】

觀【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8画

〔古文〕古玩切,官去聲。《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㮚氏爲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

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註》宮門雙闕。《疏》雉門之旁名觀。

名闕。《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廣韻》樓觀。《韻會》道宮謂之觀。《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太子宮有甲觀。《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東觀,漢祕書監。《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註》洛陽南宮有東觀。一名蓬觀。

京觀,積尸封土其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爲京觀。

《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字彙補》爲觀。

人名,國名。《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衞縣。

縣名,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姓。《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通作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又》虛宮館而勿仞。《史記》《漢書》俱作觀。

與鸛通。《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音官。《博雅》視也。《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易·觀卦》初六童觀。《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書·盤庚》予若觀火。《傳》我視汝情,如視火。鄭康成讀去聲。《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爲水,觀爲火。愛執而觀,因之爲木。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遊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占也。《史記·天官書》觀成潢。《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猶顯也。《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註》周田觀,古文爲割申勸。《陸德明·釋文》觀。依註讀爲勸。

叶古黃切,音光。《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叶規倫切,音均。《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叶居員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叶扃縣切,涓去聲。《揚雄·甘泉賦》大厦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

【古】

古【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帖】

帖【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他叶切《集韻》《韻會》託協切《正韻》他協切,音貼。《說文》帛書署也。《廣韻》券帖。

《通俗文》題賦曰帖。

唐制,帖試士曰試帖。舉人總括經文,以應帖試,曰帖括。《文獻通考》帖經,以其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閒開惟一行,裁紙爲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爲通。《唐書·選舉志》楊綰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唐國史補》宰相判事有堂案,處分百司曰堂帖。

《廣雅》帖,服也。

《增韻》妥帖,定也。《王逸楚辭序》義多乖異,事不妥帖。《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

《廣韻》牀前帷也。《釋名》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披】

披【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翍《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音鈹。《說文》从旁持曰披。

《廣韻》開也。《史記·帝舜紀》披九山,通九澤。《前漢·鄒陽傳》披心腹,見情素。《韓愈·進學解》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增韻》分也,散也。《左傳·昭五年》又披其邑。《註》析也。《揚子·方言》廝披,散也。東齊聲破曰廝,器破曰披。

荷衣曰披。

《正韻》篇夷切,音紕。義同。

《唐韻》《廣韻》匹靡切《集韻》《韻會》普靡切,音㱟。裂也。《史記·范睢傳》木實繁者披其枝。

《灌夫傳》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註》披,分拆也。疋彼反。

披靡,震伏貌。《前漢·項籍傳》羽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正韻》普弭切,音庀。義同。

《集韻》《類篇》《韻會》彼義切,音賁。《禮·檀弓》孔子之喪設披。《註》披,柩行夾引棺者。《疏》設之於旁,所以備傾虧也。《周禮·夏官·司士》作六軍之士執披。《疏》披者,車兩旁使人持之,若四馬六轡然。

《正韻》兵媚切,音祕。義同。

《集韻》平義切,音被。亦散也。

《正韻》普駕切,音怕。亦開也。

叶普禾切,音坡。《劉邵·趙都賦》布濩中林,緣延陵阿。從風發曜,倚靡雲披。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