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透肝鬲连腰肢

出自:宋代·舒岳祥《次韵和李寔父焰火行》

拼音:[chūn][tòu][gān][gé,lì][lián][yāo][zhī]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山樵夏斩樗栎枝,受尽日炙兼风吹。
天寒岁晚见功用,春透肝鬲连腰肢
一室暖香胜桦烛,破衲纫缝针线续。
床头瓮子新篘成,翁媪分齑小筵席。
山家此乐无厌时,何须玉笋扶金卮。
我亦平生知此味,今年此味奇更奇。
山中低厂编错薪,不知山外飞氛尘。
一尘一窝榾柮老稚均,此时痛快出苦辛。

查看原文

注释

【肝鬲】1.亦作"肝膈"。 2.犹肺腑。比喻内心。
【腰肢】1.亦作"腰支"。 2.腰身;身段;体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春】

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萅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透】

透【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切,偸去聲。《說文》跳也,過也。

《增韻》徹也,通也。

《廣韻》驚也。《揚子·方言》宋、衞、南楚凡相驚曰獡,或曰透。《註》皆驚貌。獡,音鑠。

【肝】

肝【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說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正字通》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爲府,附脊第九椎爲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釋名》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爲幹。《詩·大雅·或燔或炙傳》炙用肝。《禮·月令》其祀門,祭先肝。《淮南子·精神訓》肝爲風。

《白虎通》肝之爲言扞也。

肝楡,海外國名。《山海經》肝楡之尸,在大人北。

【鬲】

鬲【亥集上】【鬲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䰜《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音歷。《說文》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爾雅·釋器》鼎款足謂之鬲。《註》鼎曲脚也。《疏》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疎闊者名鬲。《前漢·郊祀志》其空足曰鬲。《註》蘇林曰:足中空不實者,名曰鬲也。《揚子·方言》鍑,吳揚之閒謂之鬲。

《廣韻》《正韻》各核切《集韻》《韻會》古核切,音隔。《禮·喪大記》陶人出重鬲。《疏》縣重之罌也。是瓦瓶。

姓。

《儀禮·士喪禮》苴絰大鬲。《註》鬲,搤也,中人之手,搤圍九寸,絰之差自此出焉。《釋文》鬲,又作搹。

國名。《左傳·襄十四年》靡奔有鬲氏。《註》鬲,國名。今平原縣。

《爾雅·釋水》鬲津,九河之一。《註》水多阨狹,可隔以爲津。

與隔同。《前漢·五行志》鬲閉門戸。《註》師古曰:鬲與隔同。

《集韻》乙革切,音戹。與軶同。《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凡爲轅,鬲長六尺。《註》鬲謂轅端厭牛領者。《五經文字》說文作鬲,經典相承作鬲。鬲字原从作。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腰】

腰【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

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

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

【肢】

肢【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通作支。《管子·君臣篇》四肢不通,六道不達。

腰肢。《庾肩吾詩》非關能結束,本自細腰肢。

《五音集韻》矢利切,屍去聲。佒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