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听多时

出自:宋代·舒岳祥《初蝉》

拼音:[yǐ][zhàng][tīng][duō][shí]

平仄:仄仄平平平

雨馀山气凉,高林发清樾。
黄鹂百啭罢,初蝉始幽咽。
独茧曳长缲,既续还又绝。
衰年感时节,坐久心寸折。
梦归伊川上,树深泉乱发。
倚杖听多时,残阳满双阙。

查看原文

注释

【倚杖】1.依赖。 2.拄着手杖。
【多时】很长时间:等候~ㄧ~未见面。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倚】

倚【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

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

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

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

姓。楚左史倚相之後。

《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

《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

《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六書故》偏頗依倚,聲義近而微不同。頗甚於偏,倚力於依,察聲之廣陿輕重,義可知也。凡文各有義,以彼喻此,終不親切。《說文》依倚互相釋,此類甚多,蓋無所取之,取諸近似而已。

【杖】

杖【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音杖。《說文》所以扶行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

《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鄕,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禮·喪服小記》父喪苴杖竹也,母喪削杖桐也。

木梃也。《家語》舜事瞽瞍,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方言》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呂覽·貴已篇》操杖以戰。

《爾雅·釋草》蒤,虎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丈去聲。持也。與仗同。《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憑倚也。《左傳·襄八年》杖信以待晉。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多】

多【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荒俗呼父爲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叶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