臛芋宜湔上

出自:明代·胡直《送樵员外请告还蜀》

拼音:[huò][yù][yí][jiān][shàng,shǎ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慢世缘多病,为郎故守玄。
题书天竟许,解缆雁先传。
醉别燕山月,思悲蜀国弦。
猿啼巫峡路,枫落锦江船。
臛芋宜湔上,诛茅记垒边。
何心荣负弩,讵说叩垂帘。
纵薄凌云赋,还来颂得贤。

查看原文

字义

【臛】

臛【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火酷切,音熇。羹臛也。《曹植·七啟》臛江東之潛鼉。《註》肉羹也。

《楚辭·招魂》露雞臛。《註》有菜曰羹,無菜曰臛。

燻也。《史記·刺客傳》乃臛其目。《註》以馬矢燻,令失明。

【芋】

芋【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韻會》王遇切《集韻》王矩切《正韻》羊茹切,音羽。《說文》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芋也。《續博物志》芋以十二子爲衞,應月之數也。《史記·項羽本紀》士卒食芋菽。《索隱註》芋,蹲鴟也。

《儀禮·士喪禮註》齊人或名全菹爲芋。

《廣韻》雲俱切,音于。草盛貌。

《集韻》《韻會》匈于切《正韻》休居切,音吁。《揚子·方言》大也。《詩·小雅》君子攸芋。《註》香于反。

火吳反。或作吁。

陳有芋尹,見《左傳》蓋以鳥名官。

【宜】

宜【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儀。《說文》所安也。《增韻》適理也。《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禮·王制》齊其政,不易其宜。

《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註》職方氏所謂靑州宜稻粱,雍州宜黍稷之類是也。

《詩·周南》宜其室家。《傳》宜者,和順之意。

《爾雅·釋詁》宜,事也。《詩·大雅》公尸來燕來宜。《毛傳》宜其事也。

《玉篇》當也,合當然也。《禮·樂記》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祭名。《書·泰誓》類于上帝,宜于冢土。《註》祭社曰宜。冢土,社也。《禮·王制》宜乎社。《註》引爾雅,起大事,動大衆,必先有事乎社,令誅罰得宜。

州名。古百越地,庸置粵州,改宜州。

姓。《正字通》元宜桂可,博通經史。

通作儀。《前漢·地理志》伯益能儀百物。儀讀與宜同。

叶五何切,音俄。《詩·鄘風》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叶上佗下何。◎按《音學五書》宜古音魚何反。宜字《詩》凡九見,《易》一見,《儀禮》一見,《楚辭》一見,同。後人誤入五支韻,據此則又非但叶音矣。《集韻》宐,隸作宜。

【湔】

湔【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子仙切《韻會》將先切,音煎。水名。《前漢·地理志》蜀郡綿虒縣玉壘山,湔水所出。

手瀚也,灑也,傍沾也。《戰國策》汙明見春申君曰:君獨無意湔袚僕也。

《廣韻》《正韻》側前切,音箋。

《廣韻》《集韻》同。

《集韻》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汗灑也。

《廣韻》昨先切,音前。湔胡,藥名。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