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翻魍魉泣

出自:明代·胡应麟《秋日泛舟钱塘观潮放歌》

拼音:[bō][fān][wǎng][liǎng][qì]

平仄:平平仄仄仄

黑风夜簸沧溟水,冯夷却走海若靡。
素车白马来何方,璇室琼楼遍空起。
玉龙垂地五千丈,银河驾天一百里。
三军钜鹿战始酣,万甲长平溃难止。
胡生此时归适越,醉挟扁舟离江渚。
鼓柁初疑月窟中,旋身已入冰壶里。
雪山恍见释迦坐,一苇聊将达摩拟。
波翻魍魉泣,浪跋天吴语。
长鲸鼓鬣如峻山,电掣云愁堕飞雨。
舟人渔子袖手不敢出,篷底仓皇掩其耳。
是日胡生气无比,轻桡在手疾于矢。
白眼茫茫向天际,欲乘长风破万里。
回瞻圆峤若咫尺,东望扶桑聊徙倚。
即如鲁连蹈岂得,便逐灵均兴难已。
君不见越王宫,吴王宇,寂寞空厓半颓圯,日夜寒涛浸荒址。
满眼豪华遽如许,人生龌龊胡为尔。
乘槎八月差快意,击楫中流竟何以。
天寒日暮风转疾,彷佛鸱夷共相语。
朝来更泛若耶棹,会挟西施从范蠡。

查看原文

注释

【魍魉】1.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 2.疫神。传说颛顼之子所化。 3.影子外层的淡影,光的衍射物。 4.恍惚;迷茫无所依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波】

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皤。《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

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以金波。

沸波,鳥名。《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偃波,書名。《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長年之稱。《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郡名。《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註》波讀爲陂。

《集韻》《韻會》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翻】

翻【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說文·新附字》飛也。《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增韻》反覆也。通作幡。

通作反。

《韻補》叶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韻補》叶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叶。《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魍】

魍【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文紡切,音罔。與蝄同。《玉篇》魍魎,水神,如三歲小兒,赤黑色。《家語》木石之怪夔魍魎。○按《左傳》作罔兩,《國語》作蝄蜽。

【魉】

魎【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音兩。與蜽同。詳上魍字註。

【泣】

泣【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去急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及切,音湇。《說文》無聲出涕也。《徐鉉曰》泣,哭之細也。《禮·檀弓》泣血三年。

《集韻》力入切,音立。猋泣,疾貌。

與澀通。血凝不消也。《素問》寒氣容于背兪之脈,則血脈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