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里永辟谷

出自:明代·胡应麟《四知篇 其一 新都汪司马伯玉》

拼音:[wú,yù][lǐ][yǒng][bì,pì][gǔ]

平仄:平仄仄仄仄

粤惟汉元封,司马两当轴。
宇宙皆文章,千载被芬馥。
明德洪唐虞,朝举十六族。
娄江洎新都,一网尽推毂。
弇州既龙奋,太函亦虎伏。
白昼临高台,狂歌击燕筑。
是时西曹彦,年少四五六。
诗篇甚张皇,文事稍局促。
丈夫志万古,不朽宁案牍。
经天纬地业,九代丧空谷。
英雄倏相遇,群起赴秦鹿。
上驷谁先登,遗编在斑竹。
丘坟并典索,乙夜朗披读。
列庄孟荀韩,檀左吕公谷。
先秦数作者,鞭弭恣驰逐。
当其神理辏,罔顾毫颖秃。
穹碑峙山陵,巨碣控河渎。
馀事拈风骚,不胫走遐隩。
烟涛涨渤澥,英声振獯鬻。
腾身上将坛,号令鬼神哭。
追奔极穷岛,蛟蜃碎屠戮。
华铭勒居胥,京观自天筑。
八翼摩丹阍,上谒九州牧。
帝命总六师,长城倏如矗。
大纛巡边疆,军吏道匍匐。
安危系中外,闽楚遍尸祝。
功成戒盛满,洞霄乞微禄。
戏彩娱高堂,孙枝竞蹙鞠。
仙人凤与麟,园居各洗沐。
居公季孟间,岁寒订松菊。
制作频赓酬,缄裁递往复。
交亲剧杵臼,调洽迥敔柷。
沾沾问兰阴,笑我甘韫椟。
相逢武林道,倾盖洞肝腹。
宛若平生欢,坐久屡更仆。
床头出双剑,光焰凛霜镞。
感公思缠绵,囊底叩馀蓄。
花生七百字,草坠三十幅。
公时奋苍髯,誇我才万斛。
眇论开醍醐,清言佐饘粥。
乘兴过弇山,诸峰插平陆。
仙翁绝顶下,执手道寒燠。
黄池挟日饮,代兴话濠濮。
巧匠无旁观,良工有预卜。
三人坐丙夜,相亲互以目。
曾参唯曷疑,季路诺庸宿。
含悽别英风,衣袂尽渗漉。
回瞻缥缈云,广厦遽倾覆。
轻舟发严滩,白榆讯孤独。
儿童若走卒,竞指司马屋。
公也闻余来,倾筐倒庋簏。
将余入后堂,明妆照罗縠。
椎牛擘黄熊,舆儓厌梁肉。
吴生歌落梅,谢生辨幽菽。
凭陵屋如椽,东归记草木。
五噫序穷愁,孤愤志幽鞠。
鸿章过十馀,晨夕骤登录。
睊睊啖名子,艺苑对颦蹙。
余也百八章,呻吟亦成轴。
河梁迄挥手,泪眼暮簌簌。
寥天仅一柱,灵光镇大麓。
将偕石羊君,吾里永辟谷
胡然跨飞鲸,倏尔残妖鵩。
空观疑地文,神游恍天禄。
当年读书台,阑干长苜蓿。
名已擅八荒,声犹借四服。
良哉副墨子,百代称郁郁。
惟公晚遇余,盟契匪碌碌。
乾坤失遗老,病骨祇盈掬。
举头拘翼宫,钧天醉秦穆。
山香舞未竟,飞花堕如蹴。
知公究净业,不受转轮福。
追随无量寿,永劫住西竺。

查看原文

注释

【辟谷】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方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吾】

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永】

永【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正韻》于憬切,音栐。《說文》水長也。象水巠理之長。《詩·周南》江之永矣。

《爾雅·釋詁》遠也,遐也。《揚子·方言》凡施于衆長謂之永。《書·大禹謨》萬世永賴。《詩·周頌》永觀厥成。

州名。《韻會》唐置以二水名。

姓。《列仙傳》有永石公。

《集韻》《正韻》與詠同。《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傳》謂歌詠其義,以長其言也。音詠。

如字。

【辟】

辟【酉集下】【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

人稱天曰辟。《詩·大雅》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妻稱夫亦曰辟。《禮·曲禮》妻祭夫曰皇辟。

《說文》法也。《書·酒誥》越尹人祇辟。《註》正身敬法也。

明也。《禮·王制》天子曰辟廱。《註》辟,明也。廱,和也。使天下之人皆明達和諧也。

《祭統》對揚以辟之。《註》對,遂也。辟,明也。言遂揚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

徵辟也。《後漢·鍾皓傳》前後九辟公府,皆不就。《晉書·王褒傳》三徵七辟。

星名,與璧同。《禮·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辟中。

姓。

《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辟切《正韻》匹亦切,音僻。與僻同。偏也,邪也。《禮·玉藻》非辟之心無自入也。《左傳·昭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註》辟,邪也。衷,正也。

傾也,側也。《禮·曲禮》辟咡詔之。《註》謂傾頭與語也。

威儀習孰少誠實曰辟。《論語》師也辟。《又》友便辟。

辟名,空名也。《周禮·天官》凡失財、用物、辟名者。《註》辟名,詐爲書,以空作見,文書與實不相應也。

》以八辟麗邦法。

與闢通。《孟子》辟土地。

辟除行人也。《周禮·秋官》王燕出入,則前車而辟。《孟子》行辟人可也。

衆人驚退也。《史記·項羽紀》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言人馬開張易舊處也。

鞭辟,策勵也。程子曰:學要鞭辟近裏。朱子曰:辟如驅辟一般,大約要鞭督向裏去。

與擗通。拊胷也。《詩·邶風》寤辟有摽。《禮·檀弓》辟踊。

與躄通。足病不能行也。《賈誼·治安策》非亶倒縣而已。

類辟。

辟歷,雷聲。別作霹靂。

《集韻》《正韻》毗義切。與避同。《詩·魏風》宛然左辟。《註》讓而避者必左。《禮·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與睥同。《史記·灌夫傳》辟睨兩宮閒。《註》與睥睨同。邪視也。

《集韻》《正韻》匹智切,與譬同。《禮·坊記》君子之道,辟則坊與。《中庸》辟,如行遠。

《廣韻》《集韻》《韻會》博厄切,音百。《禮·內則》麕爲辟雞。《註》聶而切之也。

與擘同。析裂也。《禮·喪大記》絞一幅爲三不辟。《疏》大斂之絞旣小,不復擘裂其末。

《正韻》莫禮切,音米。與弭同。《禮·郊特牲》有由辟焉。《註》謂弭災兵也。

《集韻》頻彌切《正韻》蒲麋切,音皮。與紕同。帶之緣飾也。《禮·玉藻》天子素帶朱裏終辟。《註》辟,緣也。終,竟也。天子熟絹爲帶,用朱于裏,終此帶盡緣之也。

《集韻》必郢切,音丙。除也。《莊子·庚桑楚》至信辟金。

【谷】

谷【酉集中】【谷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㵎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

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集韻》窮也。《詩·大雅》進退維谷。《疏》谷謂山谷,墜谷,是窮困之義。

《廣韻》養也。《老子·道德經》谷神不死。

《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詩·邶風》習習谷風。《詩詁》風出谷中也。《疏》谷之言穀。穀,生也。生長之風也。《前漢·王莽傳》其夕穀風迅疾。《師古曰》卽谷風。

《韻會》竹溝曰谷。《前漢·律歷志》黃帝使伶倫取竹之解谷。《註》解,脫也。谷,溝也。取竹之無谷節者,一說解谷,昆侖之北谷名也。

壑谷,窟室也。《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夜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註》地室也。

人足內踝前後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經考》隂蹻之脈,起于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

地名。《春秋·定十年》公會齊侯于夾谷。《杜註》卽祝其也。

郡縣名。《前漢·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書·地形志》谷陽縣,屬留郡。

山名。《山海經》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

姓。漢有谷永。

複姓。金有夾谷謝奴。《金·國語姓氏解》夾谷曰仝。

《廣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音欲。義與《說文》《爾雅》同。

姓。北魏有谷渾氏。

吐谷渾氏。《金壷字考》音突浴魂。

《廣韻》《集韻》《韻會》盧谷切,音鹿。《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註》谷蠡,音鹿離。

叶乞約切,音却。《史記·龜筴傳》有介之蟲,置之谿谷。收牧人民,爲之城郭。

叶魚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長,爲虎所得。《音學五書》山谷之谷,雖有穀、欲二音,其實欲乃正音。《易》井谷,陸德明一音浴,《書》暘谷,一音欲,《左傳》南谷中,一音欲,《史記·樊噲傳》橫谷,《正義》音欲,《貨殖·傳》谷量牛馬,索隱音欲,苦縣《老子銘》書谷神作浴神是也。轉平聲則音臾,上聲則音與,去聲則音裕。今人讀谷爲穀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相关诗句
永劫住西竺 追随无量寿 不受转轮福 知公究净业 飞花堕如蹴 山香舞未竟 钧天醉秦穆 举头拘翼宫 病骨祇盈掬 乾坤失遗老 盟契匪碌碌 惟公晚遇余 百代称郁郁 良哉副墨子 声犹借四服 名已擅八荒 阑干长苜蓿 当年读书台 神游恍天禄 空观疑地文 倏尔残妖鵩 胡然跨飞鲸 吾里永辟谷 将偕石羊君 灵光镇大麓 寥天仅一柱 泪眼暮簌簌 河梁迄挥手 呻吟亦成轴 余也百八章 艺苑对颦蹙 睊睊啖名子 晨夕骤登录 鸿章过十馀 孤愤志幽鞠 五噫序穷愁 东归记草木 凭陵屋如椽 谢生辨幽菽 吴生歌落梅 舆儓厌梁肉 椎牛擘黄熊 明妆照罗縠 将余入后堂 倾筐倒庋簏 公也闻余来 竞指司马屋 儿童若走卒 白榆讯孤独 轻舟发严滩 广厦遽倾覆 回瞻缥缈云 衣袂尽渗漉 含悽别英风 季路诺庸宿 曾参唯曷疑 相亲互以目 三人坐丙夜 良工有预卜 巧匠无旁观 代兴话濠濮 黄池挟日饮 执手道寒燠 仙翁绝顶下 诸峰插平陆 乘兴过弇山 清言佐饘粥 眇论开醍醐 誇我才万斛 公时奋苍髯 草坠三十幅 花生七百字 囊底叩馀蓄 感公思缠绵 光焰凛霜镞 床头出双剑 坐久屡更仆 宛若平生欢 倾盖洞肝腹 相逢武林道 笑我甘韫椟 沾沾问兰阴 调洽迥敔柷 交亲剧杵臼 缄裁递往复 制作频赓酬 岁寒订松菊 居公季孟间 园居各洗沐 仙人凤与麟 孙枝竞蹙鞠 戏彩娱高堂 洞霄乞微禄 功成戒盛满 闽楚遍尸祝 安危系中外 军吏道匍匐 大纛巡边疆 长城倏如矗 帝命总六师 上谒九州牧 八翼摩丹阍 京观自天筑 华铭勒居胥 蛟蜃碎屠戮 追奔极穷岛 号令鬼神哭 腾身上将坛 英声振獯鬻 烟涛涨渤澥 不胫走遐隩 馀事拈风骚 巨碣控河渎 穹碑峙山陵 罔顾毫颖秃 当其神理辏 鞭弭恣驰逐 先秦数作者 檀左吕公谷 列庄孟荀韩 乙夜朗披读 丘坟并典索 遗编在斑竹 上驷谁先登 群起赴秦鹿 英雄倏相遇 九代丧空谷 经天纬地业 不朽宁案牍 丈夫志万古 文事稍局促 诗篇甚张皇 年少四五六 是时西曹彦 狂歌击燕筑 白昼临高台 太函亦虎伏 弇州既龙奋 一网尽推毂 娄江洎新都 朝举十六族 明德洪唐虞 千载被芬馥 宇宙皆文章 司马两当轴 粤惟汉元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