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舄堕云端

出自:明代·胡应麟《题松茂兰馨图二十韵》

拼音:[shuāng][xì][duò,huī][yún][duā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霁日明松桧,光风毓蕙兰。
一弧悬海上,双舄堕云端
殿宇金茎矗,庭阶玉树团。
丹膏凝琥珀,翠萼绽琅玕。
五粒垂山径,孤根翳石坛。
沅湘思楚客,泰岱觅秦官。
劲节回春意,幽芳袭岁寒。
亭亭标院落,冉冉拂栏杆。
突兀朝霞映,纷披夕露漙。
当风旂猎猎,杂雨佩珊珊。
鸑鷟文犹贵,熊罴梦未阑。
燕台新骥足,渭渚旧渔竿。
象纬中天谪,波涛弱水残。
含饴呈极乐,设醴助清欢。
火枣频餐易,冰桃乍得难。
后堂罗管籥,中路集衣冠。
北极催纶诰,南冥兆羽翰。
青云传上国,紫气接长安。
奕叶清芬播,茏葱瑞霭蟠。
云礽八千祀,绛阙下还丹。

查看原文

注释

【云端】云中;云里面:云端仙子|云端透出万道霞光|高路入云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双】

双【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舄】

舃【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博雅》舃,履也。《釋名》複其下曰舃。舃,腊也。行禮久立地,或泥濕,故複其末下,使乾腊也。《古今注》舃以木置履下,乾腊不畏泥濕也。天子赤舃。《詩·豳風》赤舃几几。《傳》赤舃,人君之盛履也。

《小雅》赤芾金舃。《註》舃,達履也。《疏》履之最上達者也。舃有三等,赤舃爲上,冕服之舃。下有白舃,黑舃。《左傳·桓二年》帶裳幅舃,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註》舃,複履。《疏》謂其複下也。

大貌。《詩·魯頌》松桷有舃。《傳》舃,大貌。

《班固·典引》舃奕乎千載。《註》舃奕,光曜流行貌。

草名。《爾雅·釋草》馬舃,車前。《疏》馬舃,一名車前,一名當道。《莊子·至樂篇》生於陵屯,則爲陵舃。陵舃得鬱栖,則爲烏足。《註》陵屯,阜也。言物因水成而陸產,生於陵屯,化作車前,改名陵舃也。一名澤舃,隨燥濕變也。

與磶同。《何晏·景福殿賦》玉舃承跋。《註》舃與磶同。廣雅曰:磶,礩也,言以玉礩承柱之跋也。亦與潟同。《前漢·溝洫志》終古舃鹵兮生稻粱。《註》師古曰:舃鹵,卽斥鹵也。謂鹹鹵之地也。《王融·策文》舃鹵可腴。

《廣韻》《正韻》七雀切《集韻》七約切,與鵲同。鳥名。《說文》䧿也。

《集韻》闥各切,音託。大貌。詩松桷有舃,徐邈讀。

《韻補》履舃。亦叶音鵲。《陸雲·逸民賦》相彼宇宙,方之委舃,夫豈不休,而好是冲漠。《註》委舃,猶弃屣也。磶原字从舃,不从舄。

【堕】

墮【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毀也。《說文》作隓。敗城旣曰隓。亦作隓。《春秋》墮郈,墮郕,墮費。《賈誼·過秦論》墮名城。《史記·高祖紀》士卒墮指。

釋氏團墮,言食墮在缽中也。梵言儐茶波。一曰濵茶夜。華言團,團者食團,謂行乞食也。

與惰通。《禮·月令》季秋行春令,民氣解墮。《韓非子·五蠹篇》侈而墮者貧。《史記·司馬相如傳》不敢怠墮。《註》墮,同惰。

《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孈。義同。

《廣韻》他果切,音垛。倭墮,髻也。

叶丑呂切,音楮。《韓愈·元和聖德詩》衆樂驚作,轟豗融冶。紫燄噓呵,高靈下墮。冶音與。

,同隓。同墮。《史記·高祖紀》漢王急推墮二子。《賈誼傳》梁王墮馬。墮字原从阜,不从隋作。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端】

端【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