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和豫

出自:明代·胡应麟《拟汉郊祀歌十九首 其八 天地》

拼音:[liù,lù][hé,gě][hé,hè,huó,huò,hú][yù]

平仄:仄平平仄

维天维地,协尊并巨。
嘏余一人,六合和豫
皇皇斋宫,穆与神通。
臣邻景从,肃肃雍雍。
报圜丘兮祀后土。
千童罗列讴且舞。
曳击笙镛鸣琳球。
神如有知俨来游。
大小诸秩,咸敬厥职。
整齐服章,骏奔翼翼。
群公秉德,毋怠毋忽。
大君恭默,式于列辟。
降天神兮下地祗。
朱雀为驾苍龙旗。
勾陈前导屏翳驰。
长剑幼艾纷陆离。
流商刻羽歌咸池。
神飙击毂河宿移。
箫韶九成凤来仪。
皇人万寿登维祺。

查看原文

注释

【六合】〈书〉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合和】1.匹配。 2.和谐;和睦。
【和豫】1.犹安乐。 2.安康;安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六】

六【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合】

合【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音盒。《說文》合口也。

《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

配也。《詩·大雅》天作之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會也。《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註》合,會也。

聚也。《論語》始有曰:苟合矣。《註》合,聚也。

答也。《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註》合,答也。

閉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註》李奇曰:祛,開散。合,閉也。

六合。《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黍名。《禮·曲禮》黍曰薌合。

《文中子·問易篇》黃帝有合宮之聽。

合黎,地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州名。《廣韻》秦爲巴郡,宋爲宕渠郡,後魏置合州,蓋涪漢二水合流之處,因以名之。

參合,代地。《史記·韓王信傳》入居參合。

鉅合在平原,合騎在高城,漢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重合縣屬勃海郡,合鄕縣屬東海郡。

合浦,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廣韻》器名。《正韻》合子,盛物器。

《廣韻》姓也。《左傳》宋大夫合左師。

子合,西域國名。《前漢·西域傳》西夜國王,號子合王。《後漢·西域傳》子合國,去疏勒千里。

通作闔。《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註》闔合同。

與郃通。《史記·魏世家》築雒隂合陽。《註》郃水之北。

《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廢爲合陽侯。

《唐韻》《正韻》古沓切《集韻》《韻會》葛合切,音閤。《廣韻》合,集也。

《集韻》兩龠爲合。《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合龠爲合,十合爲升。《註》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叶許及切,音翕。《張衡·思賦》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希合。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豫】

豫【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預。象類。《說文》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

《爾雅·釋詁》安也。《又》樂也。《玉篇》怠也,佚也。《正韻》悅也。《易·豫卦疏》謂之豫者,取逸豫之義,以和順而動,動不違衆,衆皆悅豫也。《書·太甲》無時豫怠。《詩·小雅》逸豫無期。

《增韻》遊也。《孟子》一遊一豫,爲諸侯度。《張衡·東京賦》度秋豫以收成。《註》秋行曰豫。

《爾雅·釋言》敘也。《疏》事豫備者亦有敘也。《玉篇》早也,逆備也。《易·旣濟》君子思患而豫防之。《禮·學記》禁於未發之謂豫。《中庸》凡事豫則立。《註》素定也。《玉篇》或作預。

《爾雅·釋詁》厭也。

參與也。《正韻》與與通。《後漢·東夷傳》楚靈會申,亦來豫盟。《宋書·王弘傳》以私賤無名之人,豫公家有實之任。

猶、豫,二獸名,性多疑。凡人臨事遲疑不決者,借以爲喩。《史記·呂后紀》計猶豫未有所決。《禮·曲禮》作猶與。《註》與,本亦作豫。《疏》猶,玃屬。與,象屬。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

州名。《書·禹貢》荆河惟豫州。《疏》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釋名》豫州在九州中,京師、東都所在,常安豫也。《晉書·地理志》豫,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舒音豫。《廣韻》秦爲三川郡。漢爲河南郡。後魏置同州,又攺爲豫州。

姓。《潛夫論》豫氏,本姬姓。晉智伯臣豫讓。

《集韻》詞夜切,音謝。與榭通。《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堂則由楹外。《註》豫,讀如成周宣榭之榭,今言豫者,謂州學也。一云與堂序之序同。

《集韻》商居切,音書。與舒同。伸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