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广武军

出自:明代·胡应麟《羽扇》

拼音:[qiān][qiū][guǎng,ān][wǔ][jūn]

平仄:平平平仄平

羽扇白纶巾,寥寥坐清宴。
千秋广武军,谁知阮公叹。

查看原文

注释

【千秋】1.千年时间。形容时间很长: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千秋万古无消息。 2.对别人生日的敬词: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 3.对人死的委婉说法: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
【广武】1.古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隔涧相对。楚汉相争时,刘项各占一城,互相对峙。 2.指广武君李左车。
【武军】1.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 2.军队;武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秋】

秋【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春秋,魯史名。

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姓。

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广】

广【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廣)《唐韻》《集韻》《韻會》古晃切,光上聲。《說文》殿之大屋也。

《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易·繫辭》廣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

姓。《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

《玉篇》古曠切,光去聲。《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疏》馬融云:東西爲廣,南北爲輪。《釋文》廣,古曠反。

車名。《周禮·春官·車僕》廣車之萃。《註》廣車,橫之車也。《釋文》廣,古曠反。《左傳·僖二十八年》西廣東宮。《疏》楚有左右廣,蓋兵車之名。《宣二年》分爲二廣。《註》十五乗爲一廣。

《正字通》音曠。《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廣焉。《註》廣,開泰貌。

與曠通。《前漢·五行志》師出過時之謂廣。

姑黃切,音光。《爾雅·釋獸》回毛在背,闋廣。《疏》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音義》廣,音光。

《韻補》叶果五切,音古。《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武】

武【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

《伊訓》布昭聖武。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

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

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

《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

迹也。《詩·大雅》履帝武敏歆。《禮·曲禮》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禮·曲禮》牛曰一元大武。《疏》牛肥則迹大。

《爾雅·釋詁》武,繼也。《詩·大雅》下武惟周。《箋》言後人能繼先祖者,惟有周也。

冠卷曰武。《禮·玉藻》縞冠武,居冠屬武。

《雜記》委武。《註》秦人曰委,齊東曰武。

冠名。《蔡邕·獨斷》武冠,或曰繁冠,今謂之大冠,武官服之。

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東武陽縣。《應劭曰》武水之陽也。

:泰山郡南武陽縣,武水所出,南人泗。

關名。《地理通釋》《左傳·哀四年》:楚人謀北,方將通於少習,以聽命。《杜註》少習,商縣武關也。《輿地廣記》: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關。《賈誼·新書》所謂建武關函谷臨晉關者,大抵爲備山東諸侯也。

武都,州名。《廣韻》本自白馬氐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陽,今好畤縣界,武都古城是也。後漢平仇池山築城,置武都鎭,卽今州是也。

《地理通釋》唐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武州。

廣武,山名。在滎陽。《前漢·項籍傳》羽與漢王臨廣武,閒而語。

縣名,屬太原郡。

修武、陽武、原武,皆屬河內郡。

靈武,今陝西環縣,唐肅宗卽位於此。

湖名。《廣輿記》在黃州府黃陂縣,相傳黃祖習射處。

溪名。亦山名。《廣輿記》在辰州府盧溪縣。馬援門生善吹笛,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卽此。

武山,亦在盧溪縣。

眞武,湖名。《六朝事迹》吳後主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宮。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爲後湖是也。

星名。《夢溪筆談》北方眞武七宿,起於東井,終於角。

武。

姓。《廣韻》《風俗通》云:宋武功之後,漢有武臣。

漢複姓,六氏。漢有乗黃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後。《風俗通》云:漢武强侯王梁,其後因封爲氏。世本云:夏時有武羅國,其後氏焉。《何氏姓苑》有廣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錄》有武都氏。

與珷通。石似玉者。《史記·司馬相如傳》瓀石武夫。

《正韻》微夫切。與無通。《禮·禮器》周坐尸,詔侑武方。《鄭註》武,讀爲無。

【军】

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