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地经天传制作

出自:明代·胡应麟《河洛篇督学滕公夜邀斋中谈道命赋》

拼音:[wěi][dì,de][jīng][tiān][chuán,zhuàn][zhì][zuò]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茫茫太始谁开辟,耿耿元精贯三极。
自从河洛生图书,中华首肇文明迹。
羲皇手抉天地心,罗列八卦标乾坤。
轩农尧舜复继出,垂衣万古开人文。
夏商体格多浑噩,遗风未散鸿蒙朴。
成周一代首尚文,纬地经天传制作
纷纷侯国隳王纲,宣尼崛起称素王。
七十二表擅灵异,骖逐五帝驰三皇。
神游岱宗憩梁父,下瞰日月相吞吐。
三千弟子咸抠趋,从此儒冠盛东鲁。
穷年赞易评羲周,诗书礼乐勤删脩。
至今大盗屏不发,凛凛鈇钺严春秋。
渊舆资禀实玄奥,独冠诸生闻至道。
惟时游夏得精华,散入南方布文教。
游梁崛起孟氏贤,乘车列鼎何翩翩。
公孙万章不足数,岩岩气象谁其传。
荀卿议论本该博,时乖废死兰陵郭。
后来蜀国空草玄,白首苍黄坠高阁。
河汾自是王佐才,曳裾献策窥蓬莱。
昌黎夙负斗山望,路途二鸟重低徊。
千年至道转寥落,重见周程起濂洛。
紫阳之巅异人出,一扫蓁芜继绝学。
我明设教崇成均,十三学政分儒臣。
七经训诂行海宇,彷佛云汉垂星辰。
关中江右两督学,景明献吉真间作。
才名气节天下传,渺渺斯文未有托。
武夷之山何嶙峋,丹梯百尺连高旻。
我师笃生任斯道,挽回一发伸千钧。
周情孔思实天纵,玉质金相本梁栋。
年少亲承明主知,时来却为苍生用。
三吴才士集如云,帝遣真儒下汉庭。
伏生晁错岂知道,丁宽孟喜空谈经。
一麾暂驻吴山麓,已见清风走南服。
坐席江声走具区,褰帷海色明天目。
鲁国生徒遍品题,当筵彩笔飘虹霓。
漫拟真人过函谷,共看夫子在关西。
王良造父本精识,雷焕张华渺难及。
台上俄看万马空,狱中解使双龙出。
麟符绣钺行高秋,追步琬琰披琳球。
纵横礼乐三千士,缥缈弦歌十二州。
弦歌礼乐连薇省,片善微长劳接引。
百川齐赴沧海流,抔土同登太行岭。
泗水尼山迹未湮,升堂入室多奇珍。
西施尚作浣纱女,和氐犹为抱璞人。
马卿自昔工铅椠,终军意气空凌乱。
照乘连城世所希,夜光明月谁能辨。
葱葱紫气绕三台,遥见徵书落上台。
更闻黄阁收桃李,会看青衿出草莱。

查看原文

注释

【地经】犹地图。
【制作】1.指礼乐等方面的典章制度。 2.制造;造作。 3.著述;创作。 4.样式。 5.方言。犹折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纬】

緯【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正韻》于位切,》江上有家貧緯蕭而食者。《音義》緯,織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春官·大宗伯日月星辰註》星謂五緯。《疏》五緯,卽五星。言緯者,二十八宿隨天左轉爲經,五星右旋爲緯。

圖緯。《司馬貞·三皇本紀》圖緯所載。

《集韻》羽鬼切,音偉。《博雅》束也。《夏小正》農緯厥耒。

《韻補》叶呼韋切。《劉向·九歎》慶忌囚于阱室兮,陳不占戰而赴圍。破伯牙之號鐘兮,挾人箏而彈緯。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经】

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織也。

《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者,訛。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制】

制【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征例切,音製。《說文》裁也。

《增韻》正也,御也,檢也,造也。

《廣韻》禁制也。

《前漢·高帝紀》太后臨朝稱制。《註》師古曰:天子之言曰制書,謂爲制度之命也。

成法曰制。《左傳·隱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禮·曲禮》士死制。《註》制謂君命,士受命致死也。

《禮·禮器》大廟之內敬矣,君親制祭。《註》朝踐進血之時,君自斷制牲肝,洗于鬱鬯,祭神于室也。

邑名。《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

叶音哲。《崔駰·達旨》隂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云敘,帝紀乃設。

《韻會》浙或作制。江名,在東陽。《莊子·外物篇》自制河以東。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相关诗句
会看青衿出草莱 更闻黄阁收桃李 遥见徵书落上台 葱葱紫气绕三台 夜光明月谁能辨 照乘连城世所希 终军意气空凌乱 马卿自昔工铅椠 和氐犹为抱璞人 西施尚作浣纱女 升堂入室多奇珍 泗水尼山迹未湮 抔土同登太行岭 百川齐赴沧海流 片善微长劳接引 弦歌礼乐连薇省 缥缈弦歌十二州 纵横礼乐三千士 追步琬琰披琳球 麟符绣钺行高秋 狱中解使双龙出 台上俄看万马空 雷焕张华渺难及 王良造父本精识 共看夫子在关西 漫拟真人过函谷 当筵彩笔飘虹霓 鲁国生徒遍品题 褰帷海色明天目 坐席江声走具区 已见清风走南服 一麾暂驻吴山麓 丁宽孟喜空谈经 伏生晁错岂知道 帝遣真儒下汉庭 三吴才士集如云 时来却为苍生用 年少亲承明主知 玉质金相本梁栋 周情孔思实天纵 挽回一发伸千钧 我师笃生任斯道 丹梯百尺连高旻 武夷之山何嶙峋 渺渺斯文未有托 才名气节天下传 景明献吉真间作 关中江右两督学 彷佛云汉垂星辰 七经训诂行海宇 十三学政分儒臣 我明设教崇成均 一扫蓁芜继绝学 紫阳之巅异人出 重见周程起濂洛 千年至道转寥落 路途二鸟重低徊 昌黎夙负斗山望 曳裾献策窥蓬莱 河汾自是王佐才 白首苍黄坠高阁 后来蜀国空草玄 时乖废死兰陵郭 荀卿议论本该博 岩岩气象谁其传 公孙万章不足数 乘车列鼎何翩翩 游梁崛起孟氏贤 散入南方布文教 惟时游夏得精华 独冠诸生闻至道 渊舆资禀实玄奥 凛凛鈇钺严春秋 至今大盗屏不发 诗书礼乐勤删脩 穷年赞易评羲周 从此儒冠盛东鲁 三千弟子咸抠趋 下瞰日月相吞吐 神游岱宗憩梁父 骖逐五帝驰三皇 七十二表擅灵异 宣尼崛起称素王 纷纷侯国隳王纲 纬地经天传制作 成周一代首尚文 遗风未散鸿蒙朴 夏商体格多浑噩 垂衣万古开人文 轩农尧舜复继出 罗列八卦标乾坤 羲皇手抉天地心 中华首肇文明迹 自从河洛生图书 耿耿元精贯三极 茫茫太始谁开辟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