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缄照衡庐

出自:明代·胡应麟《惟寅以书贶驰使潞河适媵人偶举一子走笔赋答》

拼音:[kāi][jiān][zhào][héng][l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惊尘荡白日,羸马驰郊墟。
怅彼同心人,缅邈百里馀。
举头云中翮,有鸟衔尺书。
粲粲瑶华札,开缄照衡庐
慰我加餐饭,问我何方居。
十口寄他乡,晨餐食无鱼。
芒鞋役款段,谁为供高车。
感此长太息,临风重踟蹰。
肮脏宇宙间,畸游抱琴书。
朱门盛先达,落落穷相如。
夙昔逢君侯,青骢曳华裾。
情亲四十载,胶漆垂桑榆。
缠绵国士念,涸辙频吹嘘。
岂忘木桃报,再拜惭庭除。
中闺夜得雄,旅抱偶一舒。
眷言骨肉友,卧起同徐于。
持此答芳讯,聊用当璚琚。
颓然定一笑,为我掀?毹。

查看原文

注释

【开缄】开拆(函件等)。
【衡庐】1.衡门小屋﹐言其简陋。多指隐者之居。 2.谦称自己所居房舍。 3.衡山和庐山的合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开】

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

《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韻會》條也。

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六開陽。

《集韻》州名。本漢朐䏰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縣名。《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註》縣名。屬河南。

《集韻》人名。《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御戎。《註》齊臣。

《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闓。詳闓字註。

《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韻補》叶音虧。《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余手,幽緘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叶音欺。《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缄】

緘【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古咸切《集韻》《韻會》居咸切,音監。《說文》束篋也。《廣韻》緘封。《家語》孔子觀周廟,有金人,三緘其口。《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

《集韻》公陷切,減去聲。棺旁所以繫縴者。

與咸通。《禮·喪大記》大夫士以咸。《註》咸讀爲緘也。《釋名》棺束曰緘。緘,函也,古者棺不釘也。

【照】

照【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之少切《集韻》《韻會》《正韻》之笑切,音詔。《說文》本作㷖。《增韻》明所燭也。《易·離卦》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書·泰誓》若日月之照臨。

《正字通》北齊劉縚兄弟,父名照,一生不作照字,惟依火旁作炤。《廣韻》同炤。《集韻》或省作昭。唐武后作曌。

【衡】

衡【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行。《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前漢·律歷志》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樓殿邊欄楯也。《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勺柄,龍頭也。《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眉目之閒也。《蔡邕·釋誨》揚衡含笑。《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斗之中央也。《前漢·天文志》衡殷南斗。

橫也。《前漢·法志》合縱連衡。《師古曰》戰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縱,秦國爲衡。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衡也。

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維持冠者曰衡。《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掌山林者謂之衡。《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阿衡,官名。《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地名。《周語》以諸侯朝于衡雝。《註》衡雝,鄭地,在今河內。

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南岳衡山也。

水名。《水經注》衡水東經阜城縣故城。

姓。《通志·氏族略》伊尹爲湯阿衡,子孫因以爲氏。一云魯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爲氏。漢有衡威、衡驃卿。

與蘅通,杜衡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

《集韻》胡盲切。與橫通。《詩·齊風》衡從其畝。《疏》衡,古通橫。

《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註》衡木爲門也。

《毛詩古音攷》音杭。《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非。

【庐】

廬【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說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詩·小雅》中田有廬。《箋》中田,田中也。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

《玉篇》屋舍也。《集韻》粗屋總名。《易·剝卦》小人剝廬。《左傳·襄二十三年》則猶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徙有庌也。

直宿,舍也。《前漢·金日磾傳》小疾臥廬。《註》殿中所止曰廬。《班固·西都賦》周廬千列。《註》直宿曰廬。

國名。《周語》廬由荆嬀。《註》廬,嬀姓之國,荆嬀,廬女爲荆夫人也。

邑名。《楚語》以王如廬。《註》廬,楚邑。

州名。《隋書·地理志》廬江郡,開皇初改爲廬州。

山名。《廬山記》周威王時,有匡俗廬君,故山取其號。

《正韻》龍都切,音盧。《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廬。《註》廬讀爲纑,謂矛戟柄竹攢柲。或曰摩䥨之器。

與籚同。《集韻》籚或作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