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交结双鸳鸯

出自:明代·胡应麟《乌栖曲五首 其四》

拼音:[lián][huán][jiāo][jié,jiē][shuāng][yuān][yāng]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叠股钗横金凤凰,连环交结双鸳鸯
啼乌哑哑楚天曙,荏苒容华逐郎去。

查看原文

注释

【连环】一个套着一个的一串环,比喻一个接着一个互相关联的:~计ㄧ~画ㄧ~锁ㄧ~保ㄧ~债。
【交结】1.结交;交往:~朋友ㄧ他在文艺界~很广。 2.〈书〉互相连接:~盘错。
【双鸳】1.一对鸳鸯。常用以比喻夫妻。 2.指女子的一双绣鞋。
【鸳鸯】1.中型游禽。鸭科。雄鸟羽色华丽,头部有暗绿紫色长羽冠,翅上有一对扇状栗黄色羽片,像船帆竖起。雌鸟体羽灰褐色。以种子、果实、小鱼、蜗牛、昆虫等为食。雌雄常成对活动。是有名的观赏鸟类。中国特产,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比喻夫妻:棒打鸳鸯两离分|愿作鸳鸯不羡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环】

環【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說文》璧屬也。《玉篇》玉環。《爾雅·釋器》肉好若一謂之環。《註》邊孔適等。《禮·經解》行步則有環佩之聲。《註》環取其無窮。

《玉篇》繞也。《正韻》回繞也。《禮·雜記》小斂環絰。《疏》環絰是周回纏繞之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環涂七軌。《註》故書環或作轘,環涂謂環城之道。

《周禮·春官·樂師》環拜以鐘鼓爲節。《註》環,猶旋也。

《儀禮·士喪禮》布巾環幅不鑿。《註》環幅廣袤等也。

《釋名》刀本曰環,形似環也。

《詩·秦風》游環脅驅。《傳》游環,靷環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良鼓瑕如積環。《疏》瑕與環皆謂漆之文理。

姓。《史記·田敬仲世家》環淵之徒七十六人。《註》楚人孟子傳云:環淵著書上下篇。《五音集韻》古有楚賢者環淵,後有環齊,撰要略一部。

人名。《左傳·襄十四年》今余命女環。《註》齊靈公名。《戰國策》楚王問於范環。《釋文》環,史作蠉。

官名。《左傳·文元年》且掌環列之尹。《註》宮衞之官。《周禮·夏官》環人掌致師,察軍慝,環四方之故。《註》巡察內外,若環之相循不窮。致師,謂犯敵以誘其出。軍慝,謂敵懷詐潛入我師也。四方有兵戎之故,則環繞而巡之。

器名。《揚子·方言》㯂,宋魏楚江淮之閒謂之繯。或謂之環。《註》㯂,絲蠶簿橫也。

水名。《山海經》泰山環水出焉。

州名。《韻會》古朔方鳴沙之地,隋置環州,以大河環曲名焉。

廣南化外,唐開生獠,置環州。

《韻會》環玉,國名。

環狗,海外國名。《山海經》環狗,其爲人,獸首人身。

通作圜。《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火以圜。《註》圜形似火,如半環然。

通作瑗。《前漢·五行志》宮門銅瑗。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集韻》卻也。《周禮·夏官》環人。劉昌宗讀。

《韻會》繞也,周迴也。《前漢·高帝紀》守濮陽環水。《註》環,音宦,決水以自環守爲固也。

《項羽傳》故因環封之三縣。《註》繞南皮三縣以封之。環音宦。

《韻補》叶胡涓切,音懸。《馬融·廣成頌》棲鳳鳥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園。納僬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環。

叶胡玩切,音換。《班固·西都賦》徇以離宮別寢,承以崇臺閒館。煥若列宿,紫宮是環。

叶熒絹切,音眩。《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連閣承宮,馳道周環。陽榭外望,高樓飛觀。長途升降,軒檻曼延。延音衍去聲。

【交】

交【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䢒《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郊。《小爾雅》俱也。《廣韻》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友也。《易·繫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禮·郊特牲》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交交,鳥飛貌。《詩·秦風》交交黃鳥。

交加,參錯也。《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

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

衣領也。《揚子·方言》衿謂之交。

同蛟。《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史記》作蛟。

同鵁。《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卽鵁鶄。

【结】

結【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

《博雅》曲也。

《玉篇》要也。

《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

《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双】

双【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鸳】

鴛【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袁切,音眢。《說文》鴛鴦也。《玉篇》匹鳥。雄曰鴛,雌曰鴦。《崔豹·古今註》鳧類,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必思而死,故謂匹鳥。《埤雅》鵲好外反,鴛好內思。《詩·小雅》鴛鴦在梁,戢其左翼。《正字通》鴛鴦紅頭,翅尾黑,頭有白長毛,質杏黃色具文采。

《廣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音溫。義同。

【鸯】

鴦【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良切,音央。鴛鴦,匹鳥也。《荆楚記》鴦名節木鳥。

紫鴛鴦,鸂別名。

黃鶯,一名黃鴦。

瓦名。《蘇軾詩》瓦弄寒蟾鴦臥月。

人名。梁鴦。見《列子》。文鴦。見《晉書》。

《廣韻》烏郞切《集韻》於郞切,音佒。義同。互詳鴛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