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条盘作青罗盖

出自:明代·胡奎《紫薇花下》

拼音:[róu][tiáo,tiāo][pán][zuò][qīng][luó][gài,gě,hé]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天棘移来一尺长,呼儿浇水傍南墙。
柔条盘作青罗盖,借我山窗一夏凉。

查看原文

注释

【柔条】1.嫩枝;柔软的枝条。 2.特指垂柳的枝条。
【青罗】1.青色丝织物。 2.喻曲折环绕的碧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柔】

柔【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受平聲。《說文》木曲直也。

柔者剛之反。《易·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書·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老子·道德經》豈非以其柔耶。

安也。《書·舜典》柔遠能邇。

服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

草木新生曰柔。《詩·小雅》薇亦柔止。

國名。《前漢·地理志》屬琅邪郡。俗作,非。

【条】

條【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田聊切,音迢。或作樤。《說文》小枝也。《徐曰》自枝而出也。《詩·周南》伐其條枚。《傳》枝曰條,榦曰枚。

長也。《書·禹貢》厥木惟條。

木名。橘屬。《爾雅·釋木》柚條。《詩·秦風》有條有梅。《埤雅》柚似橙而大于橘。一名條。

條理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條然,嘯貌。《詩·王風》中谷有蓷,條其歗矣。

條達也。《前漢·郊祀歌》聲氣遠條。

條鬯也。《前漢·律志》隂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敎條。《史記·酷吏傳》以興化條。

條奏。《前漢·元帝詔》條奏無有所諱。

條例。《晉書·劉實傳》撰《春秋條例》二十卷。顏師古曰:凡言條者,一一而疏舉之,若木條焉。

繩也。《禮·雜記》喪冠條屬。

八風之一。《易緯通卦驗》東北曰條風。

《博雅》條條,擾亂也。

鳴條,地名,在河東郡安邑縣。

國名。漢周勃封條侯。

姓。《姓苑》晉有冉閔司空條枚。

《集韻》他彫切,音祧。枝落也。《詩·豳風》蠶月條桑。

癡宵切。義同。

與滌通。《周禮·秋官·之屬》條狼氏。《註》徒歷切,音滌。

叶徒流切,讀若頭。《陸雲·夏府君誄》百行殊揆,君望斯周。栖儀初九,戢翼洪條。

【盘】

盤【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畔平聲。《說文》承槃也。《正字通》盛物器。或木,或錫銅爲之。《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浴器亦曰盤。《禮·喪大記》沐以瓦盤。《大學》湯之盤銘。《註》沐浴之盤也。

國名。《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首出御世曰盤古氏。《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犬名。《干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姓。明隆慶中有盤銘。

《博雅》盤桓,不進也。《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與般通。《爾雅·釋詁》樂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孟子》般樂怠傲。

與蟠通。《集韻》曲也。《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盤庚,殷王名。《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鉤盤,九河之一。《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門名。《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通作磐。《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成公綏·嘯賦》坐盤石。《註》盤,大石也。

與螌通。《春秋·隱元年疏》郭璞云:蜚卽負盤,臭蟲。《集韻》作負螌。

叶蒲延切,便平聲。《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叶似宣切,音旋。《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䠥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註》西荊卽楚舞也。折盤,舞貌。

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亦作旋。《張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叶符兵切,音平。《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紀功申戒,貽則後人。《韻補》庚通眞。《說文》本作槃。《廣韻》俗作柈。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青】

靑【戌集中】【青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倉經切,音鶄。《說文》東方色也。《釋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書·禹貢》厥土靑黎。《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神名。《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州名。《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鳥名。《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註》靑,靑雀,水鳥。

木名。《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羅浮山記。

果名。靑子,橄欖也。《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藥名。《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一名楊梅靑。《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淮南子畢萬術云: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韻會》竹皮曰靑。《後漢·吳祐傳》殺靑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有靑牛氏,靑陽氏。

《集韻》《韻會》子丁切。與菁同。《詩·衞風》綠竹靑靑。《傳》靑靑,茂盛貌。《釋文》靑,子丁反。本亦作菁。

《小雅》其葉靑靑。《釋文》靑,子零反。

【罗】

羅【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

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

【盖】

盖【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俗蓋字。(蓋)〔古文〕音匄。苫也。《左傳·襄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註》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爲蓋。

掩也。《書·蔡仲之命》爾尚蓋前人之愆。

覆也。《關尹子·八籌篇》其高無蓋。

車蓋。《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爲蓋以象天,崇十尺。

語辭。《詩·小雅》謂天蓋高,謂地蓋厚。

《廣韻》胡切,音盍。亦苫蓋也。《集韻》靑齊人謂蒲席曰蒲蓋。

通盍,何不也。《禮·檀弓》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

《正韻》古沓切。地名。《孟子》王使蓋,大夫王驩爲輔行。《註》蓋,齊下邑也。《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蓋。

姓。《前漢·曹參傳》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

蓋寬饒,字次公,魏郡人。

《韻補》居氣切,叶音旣。《宋玉·高唐賦》蜺爲旌,翠爲蓋,風起而止,千里而逝。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