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冥冥兮山苍苍

出自:明代·胡俨《谒文丞相祠》

拼音:[yún][míng][míng][xī][shān][cāng][cāng]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大厦兮既颠,岂一木兮能全。
惟夫子兮遑遑,冀不负兮所天。
天茫茫兮曷讯,彼覆餗兮何心。
志佗傺兮不白,泪浪浪兮盈襟。
脱虎口兮危疑,羌中道兮失路。
风尘兮?洞,心郁抑兮谁诉。
乘桴兮浮海,波漫漫兮汪洋。
渺灵修兮何许,云冥冥兮山苍苍
搴旗兮空坑,期王室兮再匡。
忽豺虎兮充斥,嗟赤子兮流亡。
朱崖兮景从,义旅兮奋张。
何时运兮迫阨,肆披猖兮见絷。
矢死兮弗渝,哀夷齐兮不食。
拘囚兮累累,慷慨兮陈词。
从容兮就义,日惨惨兮风悲。
遗祠兮黉宫,俨肃肃兮令容。
神逍遥兮八极,骖白螭兮驾青龙。
流耿光兮天地,与造化兮焉穷。

查看原文

注释

【冥冥】1.昏暗:冥冥漠漠|冥冥暗室|暮色冥冥|薄暮冥冥|深林杳以冥冥兮。 2.昏昧;糊涂:冥冥无知。 3.高远;渺茫:太空冥冥|鸿飞冥冥|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4.专心致志: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5.暗地里:冥冥之报|冥冥之中,积了阴骘。
【苍苍】1.深青色。 2.指天。 3.茂盛;众多。 4.灰白色。 5.茫无边际。 6.迷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冥】

冥【子集下】【冖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音銘。《說文》幽也。从日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爾雅·釋言》幼也。《註》幼稚者,冥昧也。《詩·小雅》噦噦其冥。《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註》暗也。《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靑冥,天也。《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北冥,海也。《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正韻》通作溟。

玄冥,水神。《禮·月令》其神玄冥。《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集韻》莫定切,銘去聲。義同。

《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覆也。以繩縻取禽獸之名。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叶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集韻》䁕見切,音麪。冥眴,視不見。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苍】

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