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笮费千竹

出自:明代·罗玘《保竹为余罃举人父题》

拼音:[yī][zuó,zé][fèi][qiān][zh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一笱费一竹,得鱼不盈觔。
一笮费千竹,度人纵如云。
费竹有多寡,终非爱竹人。
筐成塈落梅,忍杂土与尘。
笾实荐宗庙,凛然对明神。
用有贵贱异,能免伐竹频。
尚有汗简编,圣言载谆谆。
妙道固有托,蠹朽伤其真。
忆昔得此种,潜夺蟹谷春。
竟尔隐其下,人曰竹隐君。
子乃更爱竹,孙尤爱无伦。
视竹如视家,谁能乐家贫。
桑梓恭敬止,毛里不属身。
丘木有松楸,望之忍为薪。
白凤下啄实,不知在何晨。
虽当伶伦来,要使常回轮。

查看原文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笮】

笮【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音窄。《篇海》狹也,迫也。出去疾也。

屋上板。《說文》在瓦之下,棼之上。《釋名》笮,迮也,編竹相連近迮也。

矢箙。《儀禮·旣夕》甲冑干笮。《註》笮,矢箙也。《釋名》弩所受之器,織竹曰笮。

錢名。《禮·記疏》貨泉之錢。《食貨志》云:今世謂之笮錢也。

姓。《吳志》笮融者,丹陽人。

地名。《水經注》太湖西南兩小山,如卷笮,長老云是笮嶺山。

《增韻》壓也。通作措。《史記·梁世家》李太后與爭門措指。《註》晉灼曰:措字借以爲笮,師古曰:爲門扇所笮。

《廣韻》在各切《集韻》《正韻》疾各切,尋之以渡水。

也。

《集韻》實窄切,音齰。筄也。

《廣韻》《集韻》、筰。

【费】

費【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芳未切,音沸。《說文》散財用也。《註》徐曰:財散出如湯沸然。《論語》君子惠而不費。《何晏註》無費於財。

《玉篇》損也,耗也。《禮·曲禮》不辭費。《韓詩外傳》不爲公費乎。

《玉篇》用也。《史記·聶政傳》故進百金者,將用爲夫人麤糲之費。

《廣韻》惠也。

《集韻》分物切,音弗。《禮·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鄭註》費,猶佹也。《釋文》本又作拂。《朱傳》費,用之廣也。音符味反。

《廣韻》《集韻》《正韻》兵媚切,音秘。邑名,在魯。同鄪。《書·費誓傳》費,魯東郊之地名。

《集韻》父沸切,音屝。姓也。《急就篇註》費氏,楚大夫費無極之後。漢有費直。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竹】

竹【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衞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

竹。

竹帛。《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

竹花,竹實。《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本草》竹花一名草華。《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註》練實,竹實也。

竹醉日。《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地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又》沛郡有竹縣。《註》今竹邑。《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又》零陵郡竹山縣。《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穆天子傳》我徂黃竹。《零陵記》桂竹之野。《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

官名。《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

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

姓。《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

草名。《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

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

花藥名。《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

菜名。《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

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

䑕名。《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

魚名。《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

酒名。《張協·七命》豫北竹葉。《張華詩》蒼梧竹葉淸。

《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與屬玉之屬通,鴨也。《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

叶職律切。《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