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挂北斗

出自:明代·罗伦《古潭为刘礼作赋》

拼音:[fēi][liú][guà][běi,bèi][dǒu,dòu]

平仄:平平仄仄仄

秋江有古潭,开自无极先。
飞流挂北斗,灵源通上天。
阳潜含浑浑,阴闭入玄玄。
深浅沧桑外,浮沈宇宙边。
洞明空地底,虚大贮天圆。
日月含黄道,星辰泳紫躔。
脉通青嶂骨,文烂玉霄笺。
河汉清无敌,沧溟势欲连。
镜平飞组练,珠抱睡蜿蜒。
马饮河图出,龟呈洛数全。
嫁蟾桥度鹊,入鸟镜窥鸾。
河伯羞夸大,秦鞭浪欲填。
寿筹逢海屋,仙乐洞庭弦。
雪艇寒无恙,星槎夜欲编。
一虚空碍滞,万象讶森骈。
孕秀生豪杰,高门得世贤。
忽逢江上老,疑是水中仙。
湛一心源寂,澜翻舌本悬。
诗怀倾浩荡,道体见渊泉。
浊激尘滓散,冥窥混沌穿。
暮春陪点浴,清夜共熹沿。
淡薄交情古,光明夜气鲜。
灵均曾种芷,茂叔为栽莲。
白发欺明月,愁心散紫烟。
羊裘霞外钓,渔笛月中舷。
严濑名高斗,愚溪唾积渊。
随波岂吾事,浮海竟谁缘。
机外鸥三点,间中鹭一拳。
榻篷来鹤梦,歌棹动龙眠。
世态随阳雁,尘根脱壳蝉。
濯缨呼孺子,鼓枻斗婵娟。
海若低偷眼,冯夷醉拍肩。
谈玄惊鬼胆,话妙破天权。
夙好罗浮客,呼来不上船。
菜园宽似海,醉笔大於掾。
运泰肥三极,歌传满大千。
傍花眉展秀,见酒口流涎。
乐水心元癖,寻山意亦便。
正冠来入社,润笔不须钱。
治世三生佛,闲官一味禅。
著书深闭户,共尔磨兜坚。

查看原文

注释

【飞流】1.快速飞行。 2.指瀑布﹐飞泉。 3.流星。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三表》:"则天变彰于飞流﹐地眚见于震压。"《魏书.术艺传.张渊》:"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归邪缤纷﹐飞流电举。"一说﹐指飞星和流星。两者微异。魏收注:"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絶﹐流星迹存而不灭。"
【北斗】1.即“北斗七星”: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2.比喻帝王:祈海内常依北斗,三千界尽上春台。 3.比喻受人敬仰的人或学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飞】

飛【戌集下】【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桑飛,鷦鷯別名。

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說文徐註》上旁飞者,象鳥頸。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挂】

挂【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說文》畫也。《正字通》圭从二土,有畺畫義。

《玉篇》懸也。《儀禮·少牢禮》挂於季指。《戰國策》無把銚挂耨之勢,而有積栗之實。通作掛。

剛挂,矢鏃名。《潘岳·射雉賦》屬剛挂以潛擬。《註》一作罫。

《集韻》胡卦切,音畫。礙也。同罫。與絓通。

涓畦切,音圭。別也。《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或作刲。一曰中鉤取物也。(掛)《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別也。

揲筮,置著小指閒也。《易·繫辭》掛一以象三。《註》置而不用曰掛。《又》再扐而後掛。《註》合而置之曰掛。《朱子·本義》掛者,懸於左手小指之閒。

《正韻》與掛同。《易·乾卦疏》易緯云: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

《集韻》《韻會》《正韻》古買切,音柺。義同。陸德明易釋文有二音。

【北】

北【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