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雪凉衣乍浴

出自:宋代·李石《乌夜啼》

拼音:[yíng][xuě][liáng,liàng][yī][zhà][yù]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红软榴花脸晕,绿愁杨柳眉疏。日长院宇闲消遣,荔子赌樗蒲。莹雪凉衣乍浴,裁冰素扇新书。绣香熏被梅烟润,枕簟碧纱厨。

查看原文

注释

【凉衣】贴身的内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莹】

瑩【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音榮。《廣韻》玉色。

《集韻》石似玉。《詩·衞風》充耳琇瑩。《傳》琇瑩,美石也。《詩·齊風》尚之以瓊瑩乎而。《傳》瓊瑩,石似玉。《韻會》詩詁曰淇奧詩:充耳琇瑩。註:毛云:琇瑩,美石也。詩:尚之以瓊華,尚之以瓊英,尚之以瓊瑩。註:毛云:瓊英,石似玉。鄭云:石似瓊,似瑩。今詳琇瑩與琇實同文,瓊瑩與瓊英瓊華同文,則瑩非玉石矣。毛說非也。况瓊旣爲玉之美,瑩又爲次玉之石,則一瑱乃似二物,鄭說非也。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榮有英,有華有實,猶草木也。瑩卽榮也,謂玉之始生,如草木之榮也。英謂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華。謂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華。實謂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實,皆可用之玉也。

明也。《揚子·太經》一生一死,性命瑩矣。《註》瑩,明也。

六瑩,樂名。《列子·周穆王篇》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

人名。《前漢·功臣表》祝兹侯呂瑩。《註》師古曰:瑩,音榮。

烏暝反。

凋也。《楚辭·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彫兮瑩嫇。

《集韻》《韻會》維傾切,音營。玉似石。

《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玉色光潔也。《逸論語》如玉之瑩。

《正字通》鏡瑩。《晉書·樂廣傳》此人水鏡,見之瑩然。《隋書·高熲傳》獨孤公猶鏡也。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心精明亦曰瑩。《江淹·雜體詩》開袠瑩所疑。《韓愈·寄孟詩》抱照瑩疑怪。

《集韻》《韻會》《正韻》烏迥切,音濙。《集韻》聽瑩,惑也。《正韻》引莊子,是黃帝之所聽瑩,謂聞之而惑也。◎按《莊子·齊物論》本作熒。

【雪】

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凉】

凉【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乍】

乍【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鉏駕切《集韻》《正韻》助駕切,槎去聲。《增韻》暫也,初也,忽也,猝也,甫然也。《孟子》今人乍見孺子。

《荀悅·雜言》一俯一仰,乍進乍退。

《集韻》《類篇》卽各切。同作。三代鼎文款識,作皆書爲乍。

【浴】

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音欲。《說文》洒身也。《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註》浴用湯。

借爲潔治意。《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夏小正》十月黑鳥浴。黑鳥,烏也。浴謂乍上乍下也。

水名。《山海經》泰冒之山,浴水出焉。

隂山,濁浴水出焉。

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韻補》叶欲屑切,音悅。《蘇軾·月硯銘》其受水者哉生明,而運墨者旁死魄。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