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澜洄洑齧山根

出自:宋代·章岘《留题伏波岩》

拼音:[jiāng][lán][huí][fú,fù][niè][shān][gēn]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江澜洄洑齧山根,山裂岩开石室存。
溺鬼夜呼千嶂黑,蛰龙晨起一川浑。
金沙试决通泉脉,翠壁闲题破藓痕。
三伏几人逃畏暑,岂惟河朔有清尊。

查看原文

注释

【洄洑】1.亦作"洄澓"。 2.湍急回旋的流水。
【山根】1.山脚。 2.相术家称鼻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澜】

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音蘭。大波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註》瀾,言渙瀾也。《釋名》瀾,連也。言波體轉流,相連及也。

《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音爛。義同。

瀾漫,淋漓貌。一曰分散也。《王褒·洞簫賦》㴖恅瀾漫。

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米汁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瀾戔餘,不可褻也。《禮·內則註》爛,力旦反。或作灡。

《韻補》叶陵延切,音連。《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洄】

洄【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說文》㴑洄也。《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詩·秦風》溯洄從之。

水流貌。《後漢·王景傳》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

湖名,在襄陽。《水經注》蔡州大岸西,有洄湖。

通䙟。《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䙟,音韋。

《集韻》胡對切,音潰。洄湜,水淸也。

【洑】

洑【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洄流也。一曰伏流。《杜甫詩》洑流何處入。

水泊之名。《范成大·吳船錄》有魯家洑,長風洑。《集韻》與澓同。

【齧】

齧【亥集下】【齒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五結切《集韻》《韻會》倪結切《正韻》魚列切,音臬。《說文》噬也。《禮·曲禮》毋齧骨。

地名。《史記·河渠書》齧桑浮兮淮泗滿。《註》齧桑,地名。

齧齒,鳥名。《爾雅·釋鳥》齧齒,艾。

獸名。齧鐵。見《神異經》。

蟲名。齧桑。《爾雅·釋蟲》蠰齧桑。《疏》蠰,一名齧桑。江東呼爲齧髮。

草名。《爾雅·釋草》齧,苦堇。《註》苦堇,今堇葵也。《又》齧,彫蓬。《疏》蓬蒿也。草之不理者也。

姓。《莊子·齊物論》齧缺問於王倪。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根】

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痕切,音跟。《說文》木株也。《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廣韻》根,柢也。《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博雅》始也。

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金根,車名。《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竹根,杯名。《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雲根,山名。《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叶經天切,音堅。《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