萁在釜下燃

出自:魏晋·曹植《七步诗》

拼音:[qí][zài][fǔ][xià][rán]

平仄:平仄仄仄平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查看原文

字义

【萁】

萁【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渠之切,音棊。《說文》豆莖也。《前漢·楊惲傳》種一頃豆,落而爲萁。

《廣韻》居疑切,音姬。《韻會》菜,似蕨。《馬融·廣成頌》茈萁芸蒩。

草也。《前漢·五行志》檿弧萁服。《師古註》服,盛箭者,萁草似荻而細,織之爲服也。

《禮·曲禮》梁曰薌萁。《註》萁,語辭也。

居開切,音該。《淮南子·時則訓》爨萁燧火。《註》取萁木燧之,火炊之。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釜】

釜【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俗省作釜。《古史考》黃帝始作釜。《易·說卦傳》坤爲釜。《疏》取其化生成熟也。《詩·召南》維錡及釜。《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釋文》釜,符甫反。

量名。《論語》與之釜。《左傳·昭二年》豆區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註》釜,六斗四升,鍾,六斛四斗。

山名。《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

《水經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

《韻補》叶府九切,音缶。《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田家挽雙角,歸理鏁絲釜。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燃】

燃【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俗然字。詳然字註。《元經》光熙元年夏五月範陽地燃。

《拾遺記》周武王六年,燃丘之國獻比翼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