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昭汤不迩

出自:明代·王鏊《孝宗皇帝挽章二首 其一》

拼音:[mào][zhāo][tāng,shāng][bù,fǒu][ěr]

平仄:仄平平仄仄

宽仁延二纪,兵甲偃三垂。
问膳长秋数,求衣昧爽迟。
懋昭汤不迩,端拱舜无为。
莫绘乾坤象,谁为太史辞。

查看原文

注释

【懋昭】1.勉力宣明。 2.褒美显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懋】

懋【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切,音茂。《說文》勉也。从心楙聲。《書·舜典》惟時懋哉。

盛大之意。與楙通。《書·大禹謨》予懋乃德。《註》禹有是德,而我以爲盛大也。

或作茂。《董仲舒·天人策》引書,茂哉茂哉。蓋古者懋與楙通,而楙又與茂通也。

【昭】

昭【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招。《說文》日明也。《爾雅·釋詁》昭,見也。《博雅》明也。《玉篇》光也。《廣韻》著也,覿也。《易·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書·堯典》百姓昭明。《詩·大雅》於昭于天。

《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魯語》明者爲昭,次者爲穆。

《禮·樂記》蟄蟲昭蘇。《註》昭,曉也。蟄蟲以發生爲曉,更息曰蘇。

姓。《戰國策》楚有昭奚恤。《屈原·離騷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集韻》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韶。廟中佋穆,或作昭。《佩觽集》說文自有佋穆之字,以佋爲昭,蓋借音耳。李祭酒涪說爲晉諱昭,改音韶,失之也。

《集韻》《韻會》《正韻》止少切,音沼。《詩·魯頌》其馬蹻蹻,其音昭昭。《釋文》昭,之繞反。

《集韻》《正韻》之笑切。照,或省作昭。

《韻補》叶蚩於切。《前漢·敘傳》受命之初,贊功剖符。奕世弘業,爵土乃昭。

叶之由切。《楚辭·九章》臨沅湘之淵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沒身而絕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汤】

湯【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土郎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音鏜。《說文》熱水也。《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水名。《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

《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

谷名。《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縣名。《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

《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詩·大雅》江漢湯湯。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禮·月令》如以熱湯。

《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湯谷。

《廣韻》他浪切,音盪。與蕩通。《詩·陳風》子之湯兮。《傳》湯,蕩也。《箋》言游蕩無不爲也。

與盪同。《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韻補》叶透空切,音通。《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迩】

迩【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同邇,俗省。(邇)〔古文〕、蔡之密邇於楚。

通作爾。《詩·大雅》莫遠具爾。《註》爾,近也。《儀禮·燕禮》君南鄕爾卿,卿西面北上爾大夫。《註》揖而移之近之也。《說文》別作字从臸作。(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