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侯公退钩帘处

出自:明代·王绂《梧桐》

拼音:[xián][hóu,hòu][gōng][tuì][gōu][lián][chǔ,chù]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近种高梧金井旁,重重如盖映彫墙。
岂惟清庙中琴瑟,伫看朝阳鸣凤皇。
得地自怜承晓露,知时那肯著秋霜。
贤侯公退钩帘处,满院清阴白昼长。

查看原文

注释

【贤侯】对有德位者的敬称。
【公退】公务完毕﹐离开官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贤】

賢【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說文》多才也。《玉篇》有善行也。《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

《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書·大禹謨》野無遺賢。

《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註》賢,猶善也。

勝也。《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干純。《註》以勝爲賢。

下見切,音現。《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註》賢,大穿也。

《韻補》叶下珍切。《詩·小雅》我從事獨賢。叶上臣。《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

【侯】

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後平聲。《爾雅•釋詁》公侯,君也。

五等爵之次曰侯。《書•禹貢》五百里侯服。《孔氏曰》侯,而服事。

《史記•秦始皇紀》倫侯。《註》爵於列侯,無封邑者。倫,類也。

侯,射布也。方十尺曰侯,四尺曰鵠。《儀禮•鄕射禮》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註》此所謂獸侯也。

美也。《詩•鄭風》洵直且侯。

發語辭。與惟維同意。《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詩•小雅》侯誰在矣。

《大雅》侯于周服。

《周禮•春官》肆師侯禳。《疏》侯者,迎善祥。禳者,禳去殃氣。

姓。魏侯嬴。

屈侯,夏侯,柏侯,侯岡,俱複姓。

侯莫,三字姓。

《諡法》執應八方曰侯。

與兮通。亦語辭。《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詩。卽大風歌。兮侯古韻通。

通作何。《呂覽•觀表篇》今侯渫過而弗辭。《司馬相如•封禪頌》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註》侯,何也。《說文》本作矦。从人从厂。象張布之狀,矢在其下。鄭司農曰: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鵠。◎按射侯,古作矦。《漢書》多作矦。从矢取射義,射之有侯,所以中否,明工拙也。古者以射選賢,射中者獲封爵,故因謂之諸侯。

《蘇子瞻•新渠詩》渠成如神,民始不知。問誰爲之,邦君趙侯。侯叶支韻。

【公】

公【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㒶《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姓。《韻會》漢有公儉。

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退】

退【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吐內切,推去聲。《玉篇》郤也。《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玉篇》去也。《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遜讓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返也。《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如柔貌。《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註》淺紅也。

【钩】

鉤【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玉篇》鐵曲也。

《廣韻》劒屬。《韻會》古兵有鉤,有鑲,皆劒屬。引來曰鉤,推去曰鑲。《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鉤,亦兵器也。似劒而曲,所以鉤殺人也。

劒環。《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鉤,劒頭環。《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註》凡戟有鉤喙,鉤口之尖也。言楚國戟之鉤,口尖有折者,足以爲鼎也。

劒名。《淮南子·修務訓》純鉤魚腸。《註》純鉤,利劒名。

刀名。《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鉤。《沈括曰》吳鉤,刀名也。刀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李賀詩》男兒何不帶吳鉤。

釣鉤。《莊子·外物篇》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

帶鉤。《孟子》豈謂一鉤金。《註》鉤,帶鉤也。

刈禾鐮曰刈鉤。《前漢·龔遂傳》遂爲渤海太守,賊棄弓弩而持鉏鉤。

幔鉤。《隋書·蘇威傳》威見宮中以銀爲幔鉤,盛節儉之美,帝爲攺容。

馬頷鉤。《詩·大雅》鉤膺鞗革。《註》婁頷之鉤。

凡縣物者曰鉤。亦曰鹿觡,曰鉤格。見《揚子·方言》。

鉤物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或以戟鉤之。

《正字通》鉤索義理,猶言窮理也。《易·繫辭》鉤深致遠。《疏》物在深處,能鉤取之。

繞也。《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註》鉤楹,繞楹而東也。

屈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鉤,矢鋒屈也。或作拘。古通。

留也。《前漢·鮑宣傳》使吏鉤止丞相掾史。《註》鉤,留也。

致也。《前漢·趙廣漢傳》善爲鉤距,以得事情。《註》鉤,致也。距,閉也。使對者無疑,示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爲距也。《前漢·萬年傳》咸皆鉤校發其姦臧。

規也。《前漢·揚雄傳》帶鉤矩而佩衡兮。《註》鉤,規也。矩,方也。

牽引也。《後漢·靈帝紀》皆爲鉤黨下獄。《註》鉤,謂相牽引也。

車名。《禮·明堂位》鉤車,夏后氏之路也。《註》鉤,有曲輿者也。

車心木。《易·小畜輿脫輻疏》謂輿下縛木,輿軸相連,鉤心之木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以鑿其鉤。《註》鉤,鉤心。

射具。《詩·小雅》決拾旣佽。《疏》決,鉤弦也。

服飾名。《儀禮·士虞禮》鉤袒。《註》如今擐衣也。《疏》若漢時人擐衣以露臂,故云如今擐衣也。

星名。《後漢·班固傳·兩都賦》周以鉤,紫宮外星也。宮衞之位,亦象之。

鉤鈐,詳前鈐字註。

《字彙補》鉤芒,神名。與句芒同。《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漢宮名。《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註》鉤弋,宮名。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

《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宦者署。《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註》鉤盾,宦者近署。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註》鉤盾,主近苑囿。

地名。《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註》單于要害道。

山名。《山海經》鉤吾之山。

水名。《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草名。《爾雅·釋草》鉤芺。《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疏》薊類也。一名鉤。一名芺。《又》鉤,藈姑。《註》鉤,也。一名王瓜。實如瓝瓜正赤,味苦。《博雅》茛,鉤吻也。

藤名。《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註》郭云:鉤端,桃枝屬。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鳥名。《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姓。《正字通》宋鉤光祖。

藏鉤。《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正韻》與鬮同。《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交鉤,語不止也。《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鉤輈,鷓鴣鳴聲。《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集韻》權俱切,音劬。鉤町,西南夷國名。《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集韻》居反。

古侯反。

《韻補》叶音拘。《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帘】

帘【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廣韻》靑帘,酒家望子。《韻會》酒家幟。《韓非子·外儲說》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註》幟,卽帘也。亦謂酒旗。

《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蓁。《廣韻》幕也。

《類篇》一叫切,音要。義同。(簾)《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編竹作幃簿也。《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韻會》籜名。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