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五云霄汉上

出自:明代·王恭《送郁判官秩满之天官》

拼音:[yáo][xiǎng][wǔ][yún][xiāo][hàn][shàng,shǎng]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东胶冠盖旧称贤,佐郡曾分刺史权。
官署到来应似水,礼闱今去独朝天。
家临故苑长洲树,钟度寒山半夜船。
遥想五云霄汉上,从容又赋帝京篇。

查看原文

注释

【遥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五云】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 3.指皇帝所在地。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5.见"五云体"。
【云霄】高空;天宇:直入云霄|昂首云霄外|常蓄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也泛指高远、远大:云霄之志|云霄坦途。
【霄汉】云霄,河汉;指天空:气冲霄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遥】

遙【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

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

【想】

想【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

《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

《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五】

五【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姓。漢五京。

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霄】

霄【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說文》雨䨘爲霄雪。从雨肖聲。齊語也。《爾雅·釋天》雨䨘爲霄。《註》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霰,冰雪雜下者,謂之霄雪。《疏》霄,卽消也。《韻會》霄雪,今人所謂濕雪也。著物則消。

《玉篇》雲氣也。《廣韻》近天氣也。《揚雄·甘泉賦》騰淸霄而軼浮景。《註》師古曰:霄,日旁氣也。

陵霄,花名。《爾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奔霄,王八駿之一。見《拾遺記》。

地名。《左傳·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國名。《拾遺記》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

姓。《正字通》韓非子有霄略。

人名。《春秋·襄十一年》楚人執鄭行人良霄。《史記·楚世家》是謂霄敖。

《集韻》仙妙切,音笑。與肖同。

《陸雲·陸丞相誄》窮化幾神,探賾衆妙。駭塵氛埃,澄響淸霄。霄,叶音笑。

叶桑何切,音莎。《道藏歌》彈璈北寒臺,七靈曜紫霄。濟濟羣仙舉,紛紛塵中羅。

叶思留切,音搜。《陸機詩》恢恢天網,飛沈是收。受兹下臣,騰光淸霄。《集韻》或作䨭㲵。

【汉】

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㵄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