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意留连不放春

出自:宋代·李处全《卜算子》

拼音:[zhù,zhuó,zhe][yì][liú][lián][bù,fǒu][fàng][chū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芍药斗新妆,杨柳飞轻雪。著意留连不放春,已向东皇说。况是谪仙家,自有长生诀。方士呼来借玉蟾,要吸杯中月。

查看原文

注释

【留连】也作“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留连忘返。
【放春】1.谓春天花木萌发生长。 2.旧时寒食节前的一种游春活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著】

著【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正韻》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小爾雅》思也。

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

《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

《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

《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

《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直音》俗作着。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放】

放【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匸《唐韻》《集韻》《韻會》甫妄切,音舫。《說文》逐也。《小爾雅》棄也。《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疏》放逐。《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疏》據我釋之,則云放。

《禮·曲禮》毋放飯。《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註》放,縱也。

《論語》隱居放言。《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孟子》如追放豚。《趙岐註》放逸之豕。

《博雅》妄也。《玉篇》散也。《增韻》肆也,捨也。《正韻》廢也。

《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昉。同倣。學也。《玉篇》比也。《類篇》效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註》放,猶依也。

《孟子》放乎四海。《趙岐註》放,至也。

《集韻》分房切。方,或作放,倂船也。《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說文》从攴作放。放字原从攴作。

【春】

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萅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