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悲事绪填膺

出自:明代·王彦泓《栎园姨翁坐上预听名歌并观二剑即事呈咏》

拼音:[gǎn][shí][bēi][shì][xù][tián,zhèn][yī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风流领袖词坛伯,早岁倾家耽结客。
肝胆男儿四海空,却随长黛操歌拍。
烈士从来定赏音,周郎顾曲况郎琴。
谁知唐勒牢骚况,剩托清讴写壮心。
萧疏襟寄嫌华屋,别向林塘选幽筑。
摩诘轩窗俨画图,安昌帘幕传丝竹。
练色知声第一流,檀痕亲掐教伊州。
呼来绛树皆琼树,倚遍笙楼即镜楼。
临川丽曲才人赋,慧业情钟兼妙悟。
妖唱能传作者心,圆喉脆节如丝度。
只字悠扬刻漏移,四筵倾耳尽支颐。
红尘卷雾双鸾出,绣带迎风一燕吹。
歌酣酒热来孤愤,画鼓渊渊金石韵。
奋袂低昂雪腕催,满堂掩泣灯生晕。
浊酒何人识信陵,感时悲事绪填膺
饮醇长夜非荒晏,映柱摩挲六尺冰。
丈夫意概矜然诺,不惜如花换干莫。
自是荆卿侠气深,非关石尉欢情薄。
座隅有客百愁盈,更倚云和啭一声。
试问清狂能酷似,也应知是谢家甥。

查看原文

注释

【感时】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事绪】1.事情的条理。 2.指纷繁的事务。
【填膺】充塞于胸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感】

感【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从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悲】

悲【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叶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绪】

【填】

塡【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田。《說文》塞也。从穴,眞聲。亦从土。《博物志》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爲鳥,曰精衞。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塡東海。《白氏六帖》鳥銜木而塡海。

順也。《班固·東都賦》塡流泉而爲沼。

鼓聲。《孟子》塡然鼓之。《楚辭·九歌》雷塡塡兮雨冥冥。

人名。大塡,黃帝師。見《前漢·古今人物表》。

知鄰切,音珍。義同。一曰定也。

《集韻》《韻會》。久也。《詩·大雅》孔塡不寧。《又》倉兄塡兮。

徒偃切,音顫。塡塡,厚重貌。《莊子·馬蹄篇》至德之世,其行塡塡。

徒典切,音飻。盡也,病也。《詩·小雅》哀我塡寡。

陟刃切。同鎭,定也。《前漢·高帝紀》塡國家,吾不如蕭何。《五行志》塡星曰中央季夏土。

堂練切,音電。《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讀爲奠徹。

同寘。《前漢·貢禹傳》武帝時,又多取好女以塡後宮。

同正。《淮南子·兵略訓》不擊塡塡之旗。

【膺】

膺【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於陵切,音應。《說文》胷也。《史記·趙世家》大膺,大胷,修下而馮。

《爾雅·釋言》親也。《禮·少儀》執箕膺擖。《註》膺,親也。

《正韻》當也。《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傳》膺,當也。

受也。《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註》膺,受也。

《韻會》馬帶也。《詩·秦風》虎韔鏤膺。《傳》膺,馬帶也。

《大雅》鉤膺濯濯。《傳》鉤膺,樊纓也。

《增韻》擊也。

《集韻》於證切,英去聲。胷也。《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釋文》徐邈讀。

《釋名》膺,壅也。氣所壅塞也。《正字通》黃庭經,舌下膺生死岸。陶弘景讀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