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楫倚夕渚

出自:明代·王廷相《趋役淮上途中述感》

拼音:[mǐ][jí][yǐ][xī][zhǔ]

平仄:仄平仄平仄

弭楫倚夕渚,躧步登阳陂。
隐隐隔河壖,蔼蔼见州埤。
序暮变林色,曦寒生水霏。
萚叶日自零,集禽时相依。
暌携怅流景,登顿念息栖。
迹絷情靡超,人远路恒迷。
岂伊苦旅叹,嗟哉丹灵移。
查浮犯云汉,鹤驭凌瑶池。
爽然与世绝,天游良在兹。

查看原文

注释

【弭楫】1.亦作"弭檝"。 2.弭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弭】

弭【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敉。《說文》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爾雅·釋器》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註》今之角弓也。《疏》李巡曰:骨飾兩頭曰弓,不以骨飾兩頭曰弭。孫炎曰:緣謂繳束而漆之,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釋名》弓末謂之弭,以骨爲之,滑弭弭也。《詩·小雅》象弭,魚服。《傳》象弭,弓反末也。《疏》弭者,弓弰之名,以象骨爲之,是弓之末弭,弛之則反曲,故云象弭爲弓反末也。

《廣韻》息也。《玉篇》止也。《左傳·襄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玉篇》忘也。《詩·小雅》心之憂矣,不可弭忘。《箋》我念之憂,不能忘也。

《玉篇》安也。《史記·田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

《玉篇》滅也。《後漢·趙壹傳》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按也,低也。《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註》弭,按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弭節裴回。《註》司馬彪云:弭,猶低也。

地名。《左傳·莊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註》弭,鄭地。

《釋名》納弭也。弭弭,兩致之言也。

【楫】

楫【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卽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接。《說文》舟櫂也。《玉篇》行舟具。檝、艥同。《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釋名》楫,捷也。撥水舟行捷疾也。《註》楫,所以櫂舟也。《詩·大雅》淠彼涇舟,烝徒楫之。《揚子·方言》楫謂之橈。或謂之櫂。

林木貌。《呂覽·明理篇》氣若山之楫。

《集韻》籍入切《正韻》秦入切,音輯。義同。

通輯。《前漢·兒寬傳》躬發聖德,統楫羣元。臣瓚曰:楫當作輯。

《集韻》側立切,音戢。聚也。

【倚】

倚【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

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

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

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

姓。楚左史倚相之後。

《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

《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

《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六書故》偏頗依倚,聲義近而微不同。頗甚於偏,倚力於依,察聲之廣陿輕重,義可知也。凡文各有義,以彼喻此,終不親切。《說文》依倚互相釋,此類甚多,蓋無所取之,取諸近似而已。

【夕】

夕【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

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註》夕見于朝以諫也。

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荆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山名。《山海經》渾夕之山。

曹夕之山。

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斜也。《呂覽》正坐于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

與昔通。《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叶在爵切,音皭。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陸德明疏》發朝也。叶上鞹薄。《說文》从月半見。《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渚】

渚【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章與切《玉篇》之與切,音煮。水名。《說文》水出常山中丘逢山,東入湡。

《爾雅·釋水》小洲曰渚。《釋名》渚,遮也。能遮水使旁迴也。《詩·召南》江有渚。《傳》水岐成渚。《釋文》引韓詩:一溢一否曰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