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声浪皱金泥额

出自:宋代·王山《答盈盈》

拼音:[lián][shēng][làng][zhòu][jīn][ní,nì][é]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东风艳艳桃李松,花园春入屠酥浓。
龙脑透缕鲛绡红,鸳鸯十二罗芙蓉。
盈盈初见十五六,眉试青膏鬓垂绿。
道字不正娇满怀,学得襄阳大堤曲。
阿母偏怜掌上看,自此风流难管束。
莺啄含桃未咽时,便会郎时风动竹。
日高一丈罗窗晚,啼鸟压花新睡短。
腻云纤指摆还偏,半被可怜留翠暖。
淡黄衫袖仙衣轻,红玉栏干妆粉浅。
酒痕落腮梅忍寒,春羞入眼横波艳。
一缕未消山枕红,斜睇整衣移步懒。
才如韩寿潘安亚,掷果窃香心暗嫁。
小花静院酒阑珊,别有私言银烛下。
帘声浪皱金泥额,六尺牙床罗帐窄。
钗横啼笑两不分,历尽风期腰一搦。
若教飞上九天歌,一声自可倾人国。
娇多必是春工与,有能动人情几许。
前年按舞使君筵,睡起忍羞头不举。
凤凰箫冷曲成迟,凝醉桃花过风雨。
阿盈阿盈听我语,劝君休向阳台住。
一生纵得楚王怜,宋玉才多谁解赋。
洛阳无限青楼女,袖笼红牙金凤缕。
春衫粉面谁家郎,只把黄金买歌舞。
就中薄倖五陵儿,一日冷心玉如土。
云零雨落正堪悲,空入他人梦来去。
浣花溪上海棠湾,薛涛朱户皆金镮。
韦皋笔逸玳瑁落,张佑盏滑琉璃乾。
压倒念奴价百倍,兴来奇怪生毫端。
醉眸觑纸聊一扫,落花飞雪声漫漫。
梦得见之为改观,乐天更敢寻常看。
花间不肯下翠幕,竟日烜赫罗雕鞍。
扫眉涂粉迨七十,老大始顶菖蒲冠。
至今愁人锦江口,秋蛩露草孤坟寒。
盈盈大雅真可惜,尔身此后不可得。
满天风月独倚阑,醉岸浓云呼佚墨。
久之不见予心忆,高城去天无几尺。
斜阳衡山云半红,远水无风天一碧。
望眼空遥沈翠翼,银河易阔天南北。
瘦尽休文带眼移,忍向小楼清泪滴。

查看原文

注释

【声浪】1.讲话﹑呼喊﹑喧闹或物体振动的声音。 2.借指社会上的某种论调或呼声。 3.声波的旧称。
【金泥】1.以水银和金粉为泥﹐作封印之用。 2.用以饰物的金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帘】

帘【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廣韻》靑帘,酒家望子。《韻會》酒家幟。《韓非子·外儲說》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註》幟,卽帘也。亦謂酒旗。

《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蓁。《廣韻》幕也。

《類篇》一叫切,音要。義同。(簾)《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編竹作幃簿也。《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韻會》籜名。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浪】

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謔浪,不敬也。《詩·邶風》謔浪笑傲。《註》浪,意萌也。

井名。《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姓。晉浪逢。

《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皱】

皺【午集中】【皮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側救切,音縐。《玉篇》面皺也。《增韻》眉攢也。

《類篇》皵也。《韓愈·南城詩》爛熳堆眾皺。《朱子註》謂高陵深谷如皺物蹙摺之文耳。

《孟郊·南城聯句》紅皺曬檐瓦。《許彥周詩話》紅皺是說乾棗。

《集韻》葘尤切,縐平聲。革文蹙也。與同。

《貫休湖頭別墅詩》饑䑕掀菱殼,新蟬避栗皺。《註》皺栗,蓬也。叶上頭下休。《玉篇》亦作。

【金】

金【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泥】

泥【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䛏。水名。《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潏水之別名。《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水和土也。《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汚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丘名。《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泥中,衞邑也。《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泥陽,縣名。《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弱也。《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紫泥,以封璽書者。《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靑泥,水名。《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坊名。《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蜀人謂糊窻曰泥窻。《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渤泥,佛泥,俱國名。《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音禰。泥泥,露濃貌。《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柔澤貌。《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

《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尼去聲。滯也。《論語》致遠恐泥。

《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亭名。《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與涅同。《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註》泥音涅。

【额】

額【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五陌切《集韻》《韻會》《正韻》鄂格切,音峉。《說文》頟顙也。詳頟字註。

叶逆各切,音咢。《後漢·城中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尺音綽。

相关诗句
忍向小楼清泪滴 瘦尽休文带眼移 银河易阔天南北 望眼空遥沈翠翼 远水无风天一碧 斜阳衡山云半红 高城去天无几尺 久之不见予心忆 醉岸浓云呼佚墨 满天风月独倚阑 尔身此后不可得 盈盈大雅真可惜 秋蛩露草孤坟寒 至今愁人锦江口 老大始顶菖蒲冠 扫眉涂粉迨七十 竟日烜赫罗雕鞍 花间不肯下翠幕 乐天更敢寻常看 梦得见之为改观 落花飞雪声漫漫 醉眸觑纸聊一扫 兴来奇怪生毫端 压倒念奴价百倍 张佑盏滑琉璃乾 韦皋笔逸玳瑁落 薛涛朱户皆金镮 浣花溪上海棠湾 空入他人梦来去 云零雨落正堪悲 一日冷心玉如土 就中薄倖五陵儿 只把黄金买歌舞 春衫粉面谁家郎 袖笼红牙金凤缕 洛阳无限青楼女 宋玉才多谁解赋 一生纵得楚王怜 劝君休向阳台住 阿盈阿盈听我语 凝醉桃花过风雨 凤凰箫冷曲成迟 睡起忍羞头不举 前年按舞使君筵 有能动人情几许 娇多必是春工与 一声自可倾人国 若教飞上九天歌 历尽风期腰一搦 钗横啼笑两不分 六尺牙床罗帐窄 帘声浪皱金泥额 别有私言银烛下 小花静院酒阑珊 掷果窃香心暗嫁 才如韩寿潘安亚 斜睇整衣移步懒 一缕未消山枕红 春羞入眼横波艳 酒痕落腮梅忍寒 红玉栏干妆粉浅 淡黄衫袖仙衣轻 半被可怜留翠暖 腻云纤指摆还偏 啼鸟压花新睡短 日高一丈罗窗晚 便会郎时风动竹 莺啄含桃未咽时 自此风流难管束 阿母偏怜掌上看 学得襄阳大堤曲 道字不正娇满怀 眉试青膏鬓垂绿 盈盈初见十五六 鸳鸯十二罗芙蓉 龙脑透缕鲛绡红 花园春入屠酥浓 东风艳艳桃李松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