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谷豹深藏

出自:元代·王士熙《和马伯庸寄袁学士》

拼音:[wù][gǔ][bào][shēn][cáng,zà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白雪赓歌少,朱弦咏叹长。
天池鹍独运,雾谷豹深藏
旧地收华戟,新田买石房。
閒情齐绮皓,时论伫班扬。
瑚琏登周庙,宗彝画舜裳。
西昆分颢气,南斗避寒芒。
六月滦阳扇,三秋镜水航。
弹琴无俗曲,辟谷有仙方。
玉海羞麟脯,金茎馈露浆。
书空忘咄咄,文陈拥堂堂。
翰府联芳远,枢庭奕叶光。
名山留史策,鸟国售诗章。
节拟芝田鹤,音谐律管凰。
写经酬道士,立塔礼空王。
藉草连裾碧,分觥注酒黄。
竹床吟几小,纱帻鬓丝凉。
离别三生梦,归依一瓣香。
升堂乖笑语,在野愧才良。
云拥鄞山雨,潮生定海洋。
何时宣室召,四马骤康庄。

查看原文

字义

【雾】

霧【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韻會》亡遇切,音務。《爾雅·釋天》地氣發,天不應,曰霧。霧謂之晦。《註》言晦冥。《釋名》霧,冒也,氣蒙亂覆冒物也。《廣韻》元命包曰:隂陽亂爲霧。《禮·月令》氛霧冥冥。《玉篇》本作霿。《廣韻》同霚。《集韻》同雺。

《集韻》謨蓬切,音蒙。

蒙弄切,音幪。

莫鳳切,音夢。義同。

【谷】

谷【酉集中】【谷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㵎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

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集韻》窮也。《詩·大雅》進退維谷。《疏》谷謂山谷,墜谷,是窮困之義。

《廣韻》養也。《老子·道德經》谷神不死。

《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詩·邶風》習習谷風。《詩詁》風出谷中也。《疏》谷之言穀。穀,生也。生長之風也。《前漢·王莽傳》其夕穀風迅疾。《師古曰》卽谷風。

《韻會》竹溝曰谷。《前漢·律歷志》黃帝使伶倫取竹之解谷。《註》解,脫也。谷,溝也。取竹之無谷節者,一說解谷,昆侖之北谷名也。

壑谷,窟室也。《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夜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註》地室也。

人足內踝前後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經考》隂蹻之脈,起于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

地名。《春秋·定十年》公會齊侯于夾谷。《杜註》卽祝其也。

郡縣名。《前漢·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書·地形志》谷陽縣,屬留郡。

山名。《山海經》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

姓。漢有谷永。

複姓。金有夾谷謝奴。《金·國語姓氏解》夾谷曰仝。

《廣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音欲。義與《說文》《爾雅》同。

姓。北魏有谷渾氏。

吐谷渾氏。《金壷字考》音突浴魂。

《廣韻》《集韻》《韻會》盧谷切,音鹿。《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註》谷蠡,音鹿離。

叶乞約切,音却。《史記·龜筴傳》有介之蟲,置之谿谷。收牧人民,爲之城郭。

叶魚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長,爲虎所得。《音學五書》山谷之谷,雖有穀、欲二音,其實欲乃正音。《易》井谷,陸德明一音浴,《書》暘谷,一音欲,《左傳》南谷中,一音欲,《史記·樊噲傳》橫谷,《正義》音欲,《貨殖·傳》谷量牛馬,索隱音欲,苦縣《老子銘》書谷神作浴神是也。轉平聲則音臾,上聲則音與,去聲則音裕。今人讀谷爲穀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豹】

豹【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北敎切《集韻》《韻會》巴校切《正韻》布恔切,音爆。《說文》似虎圜文。《陸璣·詩疏》毛赤而文黑謂之赤豹,毛白而文黑謂之白豹。《爾雅翼》屠州有黑豹。《洞冥記》靑豹出浪坂之山,色如翠。《本草衍義》土豹更無文色,其形小。《正字通》豹狀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黃,文黑如錢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一曰金錢豹,宜爲裘。如艾葉者曰艾葉豹。

西域有金線豹,文如金線。《易·革卦》君子豹變。《疏》如豹文之蔚縟也。《詩·鄭風》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張衡·西京賦》搤水豹。《註》謂水處也。《列子·天瑞篇》程生馬。《註》程卽豹也。

《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註》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後漢·輿服志》最後一車懸豹尾。《古今注》豹尾車,周制也。古軍正建之,今唯乗輿建焉。

姓。《風俗通》八元叔豹之後。《魏志》騎將豹皮公。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藏】

藏【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說文》《漢書》通用臧。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