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肺肠绝

出自:唐代·刘湾《李陵别苏武》

拼音:[zhí][shǒu][fèi][cháng][jué]

平仄:平仄仄平平

汉武爱边功,李陵提步卒。转战单于庭,身随汉军没。
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誓欲还国恩,不为匈奴屈。
身辱家已无,长居虎狼窟。胡天无春风,虏地多积雪。
穷阴愁杀人,况与苏武别。发声天地哀,执手肺肠绝
白日为我愁,阴云为我结。生为汉宫臣,死为胡地骨。
万里长相思,终身望南月。

查看原文

注释

【执手】1.犹握手;拉手。 2.亦称"执手礼"。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相见时的一种礼节。 3.犹拱手。
【肺肠】比喻内心;心思。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执】

執【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之入切《正韻》質入切,音汁。守也,持也。《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處也。《禮·樂記》師乙曰:請誦其所聞,吾子自執焉。

塞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聞執讒慝之口。

父之友曰執友。《禮·曲禮》見父之執,不問不敢對。《後漢·馬援傳》援爲梁松父執,松貴拜援牀下,援不之答。

捕也。《禮·檀弓》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孟子》執之而已。

姓。

執失代,三字姓。

與慹同。《前漢·朱博傳》豪强執服。《註》謂畏威懾服也。本作,省作執。亦作瓡。

【手】

手【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首。《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師古註》及掌謂之手。《易·說卦》艮爲手。《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禮·玉藻》手容恭。

以手執器亦曰手。《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註》言手擊之。

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叶賞呂切,音黍。《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叶矧視切,音矢。《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說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肺】

肺【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方廢切《集韻》《韻會》芳廢切,音㤄。《說文》金藏也。《玉篇》肺之言敷也。《正字通》肺主藏魄,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脊第三椎,配胷中與大腸表裏,爲陽中大隂,通於秋氣。《素問》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禮·曲禮》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註》禮,食殺牲則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謂不殺牲爲盛饌也。

《月令》孟夏之月,祭先肺。《史記·樂書》商動肺而和正義。《淮南子·精神訓》肺爲氣。《釋名》肺,㪍也。言其氣㪍鬱也。《博雅》肺,費也。

肺石。《周禮·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註》肺石,赤石也。《疏》必使之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

《正韻》削木札。《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註》喻人主疎末之親,如木札出於木,樹皮附於樹也。《前漢·楚元王傳》臣幸得託肺附。《註》一說肺謂斫木之肺札也。《揚子·太經》肺附乾餱。《註》削曰肺,杮曰附。《正字通》杮附木,如肺附肝,杮胏與肺別,此義之不可通者也。韻會、讀書通不詳考,肺譌爲胏,胏譌爲杮,皆謂肺、胏、杮音義互通,誤也。

《廣韻》《集韻》《韻會》普蓋切《正韻》滂佩切,音霈。《廣韻》茂貌。《詩·陳風》東門之楊,其葉肺肺。《傳》盛貌。《釋文》普貝反,又蒲貝反。

《集韻》或作胇。《詩·大雅》自有肺腸。《釋文》肺,本又作胇。

【肠】

腸【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博雅》詳也。

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

《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绝】

絕【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截。《說文》斷絲。从糸从刀从卪,象不連體絕二絲。《廣韻》絕作絶,非。《博雅》斷也。《玉篇》滅也。《書·甘誓》天用勦絕其命。

《詩·小雅》終踰絕險。《箋》踰度陷絕之險。

《禮·月令》振乏絕。《疏》不續曰絕。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絕祭。《註》絕肺以祭,謂之絕祭。

《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註》直橫流也。《史記·天官書》絕漢抵營室。《註》索隱曰:絕,度也。《荀子·勸學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註》絕,過也。

《屈原·離騷》萎絕其何傷兮。《註》絕,落也。

《集韻》租悅切,音茁。義同。

《韻補》叶此芮切。《司馬相如·哀二世賦》以絕叶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