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官斋韨祝蕃釐

出自:明代·欧大任《至日斋宿省中值雪同诸僚作》

拼音:[qiān][guān][zhāi][fú][zhù][fán][lí,xǐ,xī]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千官斋韨祝蕃釐,七日迎阳肃盛仪。
望入汉宫双露掌,拥来江苑几琼枝。
飞英半似花林夕,鸣玉犹随月观时。
听得仙郎歌白雪,何人不和郢中词。

查看原文

注释

【千官】众多的官员。
【官斋】犹官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官】

官【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增韻》職也,使也,公也。《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朝廷治事處曰官。《禮·玉藻》在官不俟屨。《註》趨君命也。《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事也。《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姓。

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斋】

斋【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篇海》同齋。(齋)《廣韻》側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莊皆切,債平聲。《正韻》潔也,莊也,恭也。《廣雅》齋,敬也。《禮·祭統》齋之爲言齊也。《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註》洗心曰齋。

《後漢·輿服志》有齋冠曰長冠。

燕居之室曰齋。

《集韻》《正韻》津私切,音貲。《孟子》齋疏之服。《趙岐註》卽齋縗也。音資。

《易·履卦》得其資斧。《子夏傳》作齊斧。虞喜志林云:當作齋。齋戒入廟而受斧也。

叶眞而切,音支。《後漢·周澤傳》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年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按《說文》示齊爲齋。示,明也,祗也。齊者,萬物之潔齊也。洪武《正韻》云:古單作齊,後人于其下加立心,以別之耳。

【韨】

韍【戌集中】【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韻會》分勿切《集韻》分物切,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異其名耳。韍之言蔽也。《前漢·諸侯王表》奉上璽韍。《註》師古曰:璽之組也。

《集韻》方未切,音沸。蔽膝也。巿,遮羞布。

【祝】

祝【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詩·小雅》工祝致告。《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屬也。《詩·鄘風》素絲祝之。《箋》祝,當作屬。屬,著也。《毛傳》訓織也。

祝融,神名。《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

斷也。《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丁寧也,請求之辭。

國名。《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姓。《左傳》鄭大夫祝,後漢司徒祝恬。

《集韻》《類篇》職救切,音晝。《詩·大雅》侯作侯祝。《傳》祝,詛也。《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陟慮切,音註。《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蕃】

蕃【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草茂也。《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書·洪範》庶草蕃廡。《傳》蕃,滋也。

《周語》民之蕃庶,于是乎生。《註》蕃,息也。

草名。《山海經》隂山,其草多茆蕃。

鳥名。《山海經》光山,其鳥多蕃,或云卽鴞。

方煩切,音樊。義同。

與藩通。《詩·大雅》四國于蕃。

《周禮·地官·大司徒》九曰蕃樂。《註》閉藏樂器而不作也。

《韻補》方愔切,音汾。柳宗元文:我姓蟬嫣,由古而蕃。聯事尚書,十有八人。

《集韻》蒲麋切,音皮。地名。《前漢·地理志》魯國蕃。《註》邾國也。

《後漢·黨錮傳》蕃嚮。《註》蕃,姓也。

【釐】

釐【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離。《廣韻》理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說文》家福也。《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註》釐,福也。

治也。《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傳》釐,治也。

數名。與同。《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揚子·方言》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博雅》耦也。

《揚子·方言》釐㙁,貪也。

賜也,予也。《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傳》釐,予也。《又》釐爾圭瓚。《傳》釐,賜也。

山名。《山海經》釐山。《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草名。《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从牙作。

陟釐,紙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姓。《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人名。《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註》乗釐,是司水土。《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與嫠同。《韓詩外傳》鄰之釐婦。《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福也。《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倉頡篇》祭餘肉也。《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餘肉也。

與僖同。《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註》釐音僖。

《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註》釐音僖。

《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同䅘。《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字彙補》同萊。《戰國策》齊伐釐、莒。

《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韻補》叶力至切,音利。《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