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光淡沲秦淮滨

出自:明代·欧大任《正月十七日陈子野宅湘兰始花》

拼音:[yān][guāng][dàn][tuó,duò][qín][huái][bīn]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烟光淡沲秦淮滨,暖色絪缊楚畹春。
谁在潇湘五千里,独持琼佩赠佳人。

查看原文

注释

【烟光】1.亦作"烟光"。 2.云霭雾气。 3.指春天的风光。
【淡沲】1.亦作"淡沱"。 2.形容风光明净。
【秦淮】河名。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烟】

烟【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本作煙。詳煙字註。《荀子·富國篇》鳧雁若烟海。

《廣韻》於眞切《集韻》《正韻》伊眞切,音燕。《說文》火气也。《周禮·秋官·蟈氏》以其煙被之。

姓。見《字彙》。

於眞切,音因。《周禮·春官·大宗伯註》禋之言煙也。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註》煙音因。《柳宗元·祭从兄文》留連遊歡,涉月彌旬,夜。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淡】

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說文》薄味也。《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註》啖,亦作淡。《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甘之反也。《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廣韻》《集韻》《正韻》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隨風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淡淡,安流平滿貌。《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入。

《廣韻》《集韻》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與痰通。《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餤。水味也。《中庸》淡而不厭。

《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

【沲】

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同沱。

【秦】

秦【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說文》一曰秦,禾名。

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淮】

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懷。水名。《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均其務也。《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釋名》淮,圍也。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水出漢中。《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淮安,郡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韻補》叶胡隈切,音回。《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諸侯師。一說淮讀爲濰叶韻。

叶虛欺切,音熙。《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國還故里,迷門樹蓬藜。

【滨】

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賓。水際也。《書·禹貢》海濱廣斥。

地近亦曰濱。《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

《韻會》毗賓切。與頻通。《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箋》頻作濱,厓也。

《韻補》叶眠切,音邊。《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集韻》或作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