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置肘腋

出自:明代·欧大任《赠临淮李侯惟寅》

拼音:[qiǎng][bǎo][zhì][zhǒu][yè]

平仄:仄仄仄仄仄

昆吾翼夏功,大彭佐殷绩。
齐因尚父定,楚以鬻熊辟。
毕万天实启,户牖帝所益。
带砺誓何年,河山宛犹昔。
桓桓武靖王,提戈万人敌。
高皇重肺腑,襁褓置肘腋
授钺肆专征,五出鏖漠北。
东驱西讨来,薙伐残胡慝。
十年开国劳,功半在疆埸。
身享大曹封,死授岐阳册。
嗣子抱器奔,先爵酎金革。
丕隆世庙恩,远念舅甥戚。
君侯拜璧时,弱冠究经籍。
柳城得荀生,康乐表谢客。
印绶绾再辞,环卫召当直。
主上眷侯勤,简授枢垣敕。
位参台斗尊,业衍胙土斥。
整笏崇班司,奉璋事宗稷。
赋留云梦田,铭待燕然石。
何人绍高密,几家嗣新息。
独承衮舄荣,靖共肃朝夕。
诗人歌干城,国士望阶墄。
矫矫尔虎臣,所期鼎钟勒。

查看原文

注释

【襁褓】1.亦作"襁緥"。亦作"襁葆"。 2.葆,通"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泛指婴儿包。 3.葆,通"褓"。借指婴幼儿。 4.葆,通"褓"。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肘腋】胳膊肘与腋窝。比喻切近之处:变生肘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襁】

襁【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居兩切《集韻》舉兩切,音鏹。《玉篇》襁褓,負兒衣也。《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何晏註》負者以器曰襁。《疏》《博物志》云:襁織縷爲之,廣八寸,長丈二,以約小兒於背。《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李奇註》襁,絡也,以繒布爲之,絡負小兒。《師古註》卽今小兒繃也。《六書正譌》通作繦,非。襁字从強作。

【褓】

褓【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博抱切《集韻》補抱切,音保。《玉篇》小兒衣也。《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李奇註》褓,小兒大藉也。《孟康註》小兒被也。

通葆。《史記·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索隱》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

通保。《封禪書》業隆于襁保。

【置】

置【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智。《說文》赦也。《註》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之也。

《玉篇》立也。《廣韻》設也。《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註》師古曰:置,立也。

《玉篇》安置也。

《廣雅》郵置,關驛也。《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集韻》直吏切,音㯰。樹也。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肘】

肘【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陟柳切《韻會》陟肘切《正韻》止酉切,从寸。寸,手寸口也。《徐曰》寸口,手腕動脈處也。《詩·小雅·如矢斯棘箋》如人挾弓矢,戟其肘。《禮·玉藻》袂可以回肘。

《深衣》袼之高下,可以運肘。《左傳·成二年》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釋名》肘,注也。可隱注也。

《正字通》爲人捉其肘而留之,亦曰肘。《後漢·孔融傳》欲命駕,數數被肘。《杜甫·遭田家泥飮美嚴中丞詩》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

書名。《前漢·藝文志》彊弩將軍王圍肘法五卷。《抱朴子·地眞卷》崔文子肘後經。

《韻會》一曰一肘二尺,一曰一尺五寸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集韻》或作䏔。通作。

【腋】

腋【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廣韻》肘腋,胳也,在肘後。《增韻》左右脅之閒曰腋。《博雅》胳謂之腋。《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盧湛答魏子悌詩》珍裘非一腋。《註》埤蒼曰:腋在肘後。

《釋名》繹也。言可張翕尋繹也。

《集韻》之石切,音隻。

《韻會》伊昔切,音益。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