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苕忍罹毒

出自:明代·樊阜《挽赵母薛夫人》

拼音:[tiáo,sháo][tiáo,sháo][rěn][lí][dú,dài]

平仄:平平仄平平

松柏生崇冈,不羡桃李姿。
雪霜恣饕虐,柯叶弗少萎。
嗟嗟赵贞母,窈窕从母仪。
结缡相君子,淑慎三族驰。
苕苕忍罹毒,中道遭崄巇。
君子啬于数,二孤声咿咿。
寒灯倚机杼,只影空房帷。
簧言竞难惑,矢心终不移。
神祗昭上下,我心应鉴知。
孤年日以长,母发日以衰。
一缄过青鸟,促宴趋西池。
尘飞镜光暗,月落乌声悲。
死生亦恒理,名节世所规。
豸冠柱下史,文行誇一夔。
瀼瀼袭湛露,丘木含华滋。
为歌柏舟篇,清风起涟漪。

查看原文

注释

【苕苕】1.高貌。 2.远貌。
【罹毒】遭受灾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苕】

苕【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詩·陳風》邛有旨苕。《疏》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詩·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註》陵苕,一名䑕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爾雅·釋草》連,異翹。《註》一名連苕。

水名。《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苕苕,高貌。《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忍】

忍【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人上聲。《說文》能也。《徐曰》能音耐。从心刃。《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廣韻》强也,有所含忍。《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

安于不仁曰忍。《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忍忍,猶不忍也。《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

姓。

《廣韻》《集韻》《韻會》與韌靭忍同。

【罹】

罹【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呂知切《集韻》鄰知切,音離。《說文·新附字》心憂也。古多通用離。《爾雅·釋詁》罹,憂也。《詩·王風》逢此百罹。《釋文》罹,本又作離。《書·酒誥》滅無罹。《傳》無憂懼。

《類篇》遭也。《前漢·文帝紀》以罹寒暑之數。《註》師古曰:遭也。

《集韻》與羅通。《書·湯誥》罹其凶害。《傳》罹,被也。《釋文》罹,本亦作羅。

【毒】

毒【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徒沃切,音碡。《博雅》惡也。一曰害也。《書·盤庚》惟汝自生毒。《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深害曰漸毒。《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痛也,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註》毒,苦也。

恨也。《馮衍·顯志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註》毒,恨也。《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藥名。《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鄭註》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

《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註》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魚毒,木名。見《爾雅·釋木》。《急就篇》註云:芫華,一名魚毒。漁者投之水中,魚卽死而浮出,故以爲名。芫,或作杬。

雞毒,烏頭別名。《淮南子·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然良醫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疏。

置毒於物曰毒。《左傳·襄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

治也。《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註》王云:毒,役也。馬云:治也。《莊子·人閒世》無門無毒。《註》毒,亦訓治。

同育,亭育化育之意。《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質。毒,徒篤反。今作育。《唐代宗詔書》中孚及物,亭育爲心。《張說·撰姚崇》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爲亭育。古毒育者義通。

《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篤。身毒,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竺音。《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天毒,其人水居。《郭璞註》天毒,卽天竺國。

《集韻》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前漢·地理志》多犀象毒冒。《註》師古曰:毒,音代。冒,莫內反。通作玳瑇。

叶昌石切,音尺。《曹植·思歸賦》何曾雲之沈結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憤悁以悽毒。《說文》省屮,从作毒。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