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坞半弹棋

出自:明代·梁有誉《喜梁李二山人入社》

拼音:[huā][wù][bàn][dàn,tán][qí]

平仄:平仄仄平平

骚坛称二妙,名自早年知。
磊落看前代,飞腾羡此时。
黄初窥制作,绿绮共襟期。
浪迹犹存古,高谈亦解颐。
赋才愁里逸,侠气醉来奇。
霜下梅花咏,风前桂树词。
握珠君自惜,投璧我无疑。
南国空舒笑,东方谩叹饥。
古人何寂寞,吾道岂磷缁。
秉烛星垂户,开尊竹荫池。
药阑齐染翰,花坞半弹棋
更拟持竿去,长歌沧海湄。

查看原文

注释

【花坞】1.四周高起中间凹下的种植花木的地方。 2.茶名。
【弹棋】古代棋类游戏。源于汉代。相传汉武帝好蹴鞠,群臣谏劝,东方朔以弹棋进之,武帝便舍蹴鞠而尚弹棋;另一说西汉成帝时刘向仿蹴鞠形制而作。初用十二枚棋,每方六枚。两人对局时轮流以石箭弹对方棋子。魏时改用十六枚棋,唐代又增为二十四枚棋。宋代以后,因象棋盛行而渐趋衰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坞】

塢【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音鄔。同隖。小障也。一曰庳城。《服虔·通俗文》營居爲塢。《戴延·西征記》蠡城以南有金門塢。《後漢·安帝紀》元初元年,遣兵屯河內衝要,皆作塢壁。《後漢·董卓傳》築塢于郿,號萬歲塢。

山阿,唐王維別墅,在輞川,有辛夷塢。

村落。《杜甫詩》前有毒蛇後猛虎,谿行盡日無村塢。

《集韻》烏故切,音污。野聚也。本作隖。別作䃖埡。

【半】

半【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弹】

彈【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憚。《玉篇》行丸也。《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以彈爲矢,合竹爲樸。

彈丸,喻小也。《史記·虞卿傳》此彈丸之地。

鬼彈。《水經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

《廣韻》徒干切《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檀。《廣韻》射也。《集韻》彈丸射也。《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擊也。《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其劒而歌。

《韻會》鼓爪曰彈。《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史記·五帝紀》舜彈五絃之琴。

《廣韻》糾也。《增韻》劾也。《周禮·地官·里宰註》街彈之室。《疏》漢時在街置室,檢彈一里之民。《後漢·史弼傳》州司不敢彈糾。

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欲無彈。《註》句兵,戈戟屬。彈謂掉也。

彈棊。《西京雜記》成帝好蹴踘,羣臣以爲勞。帝曰: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家君作彈棊以獻。

叶徒沿切,音田。《陸機·文賦》抱景者咸叩,懷響者必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以討源。

字。

【棋】

棋【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同棊。

《集韻》《韻會》音其。或作碁、櫀,通作棋。《說文》博棊。《徐曰》棊者,方正之名。古通謂博奕之子爲棊。

《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註》樗蒱馬也。

《博物志》堯造圍棊,丹朱善之。

《劉向·說苑》雍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鬭象棋,亦戰鬭之事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