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棹却寻溪

出自:元代·柳贯《大雪戏咏》

拼音:[fǎn][zhào,zhuō][què][xún][xī]

平仄:仄平仄平平

霰集先惊密,云垂陡觉低。
穿帷才巧入,拥砌已深迷。
蟾影宵翻鹊,犀光昼骇鸡。
投虚知井幕,蒙险失岩梯。
九地藏膏泽,千门委璧圭。
黄舆增厚载,玄武蛰幽栖。
忽洒声尤急,中休气转凄。
辨方惟有服,封谷不须泥。
稍喜夷涂辟,多忧陷阱挤。
世将还朴素,壤尽彻青黎。
固欲殊廉角,于何画町畦。
溟池涵上下,瀼岸渺东西。
缟举仙人袂,窗明玉女闺。
混沦收日脚,轩豁露坤倪。
剪毳巾成氎,吹灰室覆缇。
妖氛随荡析,阘茸谢搥提。
劲竹犹遭挫,疏梅恰吐齐。
若为散鳞甲,无已戮鲸鲵。
晛日消迟见,丰年卜可稽。
渔归装袯襫,儿戏象狻猊。
正苦贫衣绽,那禁冻面黧。
晓罂初拨醴,午椀更吹齑。
几梦斟羔唱,徒闻索饭啼。
掩关谁扫轨,返棹却寻溪
践迹嗔鸿爪,全生愧马蹄。
莫抽梁苑思,争效汉衿题。

查看原文

注释

【返棹】1.亦作"返棹"。 2.乘船返回。泛指还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返】

返【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甫遠切《集韻》《韻會》府遠切,音反。《說文》還也。《玉篇》復也。《前漢·董仲舒傳》返之于天。《註》謂還歸之也。

《伍被傳》往者不返。《註》言不復來也。

叶補臠切,音扁。《秦嘉詩》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

叶孚絢切,翻去聲。《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逾延。望䆗窱以徑庭,眇不知其所返。延讀去聲。《韻會》通作反。

【棹】

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同櫂。《謝靈運·登臨海嶠詩》鶩棹逐驚流。

《類篇》直角切。《正字通》倚卓也。《楊億·談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

木名。《南方草木狀》棹樹榦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爲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爲雷震。出高涼郡。

【却】

卻【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寻】

尋【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亂也。

寸,分理之也。彡聲。《增韻》求也。《前漢·黃霸傳》語次尋繹。《註》抽引而出也。

度名。《周禮·地官·媒氏註》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小爾雅》四尺謂之仞,倍仞謂之尋。《孟子》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爲也。

仍也,繼也。《左傳·昭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古語》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俄也。《晉羊祜讓開府表》以身誤陛下辱高位,傾覆亦尋而至。

用也。《左傳·僖五年》將尋師焉。《註》尋,用也。

侵尋,猶浸淫也。《前漢·武帝紀》巡郡縣,侵尋太山矣。

借作溫燖。《左傳·哀十二年》吳使人請尋盟。子貢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註》尋,重也,溫也,前盟巳寒,更溫之使熱。與燖義同。

長也。《揚子·方言》自關以西,秦晉梁益閒,凡物長謂之尋。

俗謂庸常爲尋常。

姓。晉尋會,唐劉黑闥將尋相。《韻會》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