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斐小子

出自:明代·林弼《元帅观公平寇诗》

拼音:[kuáng][fěi,fēi][xiǎo][zǐ]

平仄:平平仄仄

元受天命,率土悉臣。
三陲晏帖,孰谓凶人。
闽徼之绝,横生矛橐。
大肆群疑,将吮民血。
猬锋螳斧,推威过隅。
蚁聚乌合,至于我郛。
锦股红首,跳踉呶吼。
谓此孤墉,可以计诱。
桓桓观公,实维分藩。
奋臂一呼,貌虎髯掀。
公曰勿暴,以骇我师。
猛兕在柙,半就枭夷。
逆酋匪茹,悉众来赴。
修我戈矛,我备以豫。
盗未至郊,士已越关。
载战载捷,如飞如翰。
争先逐北,狼疐驽踣。
戎府大开,以受讯馘。
盗之方炽,我民无所。
盗之既平,我民安堵。
如枯而苏,如涸而濡。
孰生我人,公仁之敷。
公曰噫嘻,匪予之勋。
皇仁远届,帝德好生。
民食而祝,我公之粟。
民居而思,我公之屋。
愿公寿康,登庸广堂。
匪泽一郡,式福多方。
狂斐小子,幸际燕喜。
爰述诵言,遂歌泮水。

查看原文

注释

【狂斐】1.《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朱熹集注:"狂简,志大而略于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后以"狂斐"谓立意高远,文采斐然。 2.指狂妄无知者率而操觚或肆言无忌。 3.用为自谦之词。 4.犹放浪。
【小子】1.平民百姓。《书.酒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孔传:"小子﹐民之子孙也。正官治事﹐下群吏教之﹐皆无常饮酒。"汉扬雄《太玄.将》:"小子在渊﹐丈人播船。"范望注:"小子﹐谓百姓也。"宋孙奕《履斋示儿编.经说二》:"于庶邦则曰诰毖﹐于小子则曰诰教﹐庶邦指士大夫而言……小子指民而言。"一说指属吏。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尚书说·酒诰》"聪听祖考之遗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小子﹐盖谓属吏﹐与下文"邦君御事小子"义同。文盖言不问小职大职及其属官﹐皆当一律听祖考之训也。" 2.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今用以昵称男性同辈之年轻者或晩辈。 3.学生;晩辈。 4.用为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5.旧时自称谦词。 6.男小孩。 7.指男性青少年﹐犹言小伙子。 8.儿子;小儿子。 9.男仆中之年轻者。 10.犹言小人﹐特指无德的人。 11.亦作"小仔"。表示轻蔑的称呼。 12.周官名﹐掌祭祀。《周礼.夏官》:"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郑玄注:"小子立祭祀之小事。"一说﹐指王之近臣。 13.少许﹐一点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狂】

狂【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軖。《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書·微子》我其發出狂。《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應璩詩云:積念發狂癡,此其事也。

《書·洪範》曰狂恆風若。《疏》鄭康成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故爲慢也。

《集韻》一曰躁也。《詩·鄘風》衆穉且狂。《傳》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之義。《疏》論語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論語》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詩·鄭風》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傳》狂,狂人也。《疏》都是美好,狂是醜惡。

鳥名。《爾雅·釋鳥》狂,茅鴟。《註》今鶂鴟也。似鷹而白。《疏》茅鴟一名狂。◎按廣韻作鵟。

《爾雅·釋鳥》狂,㝱鳥。《疏》㝱鳥一名狂。《山海經》栗廣之野,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〇按集韻作鵟。亦作。

山水名。《山海經》狂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

大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註》國名記云:狂水逕綸氏城,在今南陽。

《集韻》本作。

《廣韻》《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音誆。《廣韻》狂,輒爲也。

《集韻》古况切,音誑。惑也。

《集韻》局縛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斐】

斐【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音菲。《說文》分別文也。易曰:君子豹變,其文斐也。◎按今易革卦,斐作蔚。

《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傳》萋斐,文章相錯也。《朱傳》小文之貌。

同匪。《詩·衞風》有匪君子。《大學》作斐。

《集韻》匪微切,音非。姓也。《左傳·襄二十三年》初斐豹隷也。

逋眉切,音悲。義同。

【小】

小【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私兆切《正韻》先了切,蕭上聲。《說文》物之微也。从八从亅。見而分之。《徐曰》亅,始見也。八,分也。始可分別也。《玉篇》細也。《易·繫辭》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左傳·襄三十一年》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周禮·天官》有小卿,副貳,大卿,卽小宰等也。

狹隘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輕之也。《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

《詩·邶風》慍于羣小。《註》小,衆妾也。

《韻輯》白小,魚名。

叶蘇計切,音細。《白居易·懺悔偈》無始劫來,所造諸罪。若輕若重,無大無小。了不可得,是名懺悔。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