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水传经汝来侍

出自:明代·杨荣《送从弟尚文复任南京吏部郎中》

拼音:[pàn][shuǐ][chuán,zhuàn][jīng][rǔ][lái][shì]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忆昔少时居故乡,兄弟相亲恩爱长。
碧窗灯火照经史,肯以暇逸虚流光。
一朝歘动青云志,泮水传经汝来侍
梦草春吟每得诗,听雨夜眠常共被。
是时爱汝才且贤,静观羲画穷先天。
阴阳变化悟消息,为汝指授加精研。
岁逢己夘仲秋月,我独攀桂登蟾阙。
鹏程浩荡遂骞腾,翰苑编摩愧疏劣。
一从别后难与同,喜汝携书来辟雍。
日下联辉想华萼,云边接羽看飞鸿。
时从官舍话衷曲,顾恋情深如手足。
领荐欣题雁塔名,为郎喜作天官属。
十年粉署政绩多,彤庭奏最承恩波。
官阶已齿大夫列,煌煌紫诰颁銮坡。
曾怀先陇多荒草,拜上封章归祭扫。
始怜别我去路遥,旋喜辞家到官早。
于今又是五载馀,重来慰此情郁纡。
官舍论心未逾月,都亭又拟歌骊驹。
关河迢递渺南北,潞水钟山两京客。
百年兄弟皆过半,此日相看总头白。
匆匆且莫伤别离,金台会面恒有期。
秋风驿路多归使,时遣平安报汝知。

查看原文

注释

【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郑玄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后多以指代学宫。宋苏轼《答临江军知军启》:"泮水政成﹐缪膺桑梓之敬;海邦画诺﹐又观枳棘之栖。"王闿运《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执经庠序﹐思乐泮水。"一说﹐泮水为鲁境内的河流名﹐"泮宫"为建造在泮水边的鲁侯之宫﹐非学宫。参见"泮宫"。
【传经】1.传授经学。 2.今喻指传授经验。 3.中医称伤寒病的变化过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泮】

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判。《說文》諸侯鄕射之宮,西南爲水,東北爲牆。《詩·魯頌》思樂泮水。《箋》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禮·王制》作頖宮。

《通典》兗州泗水縣有泮水。

散也。《詩·邶風》迨冰未泮。

與判同。《史記·陸賈傳》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與畔通。《詩·衞風》隰則有泮。《傳》泮,坡也。《箋》泮,讀爲畔。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经】

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織也。

《離騷·王逸註》經,徑也。《釋名》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韻補》叶居良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情音翔。《五經文字》作者,訛。

【汝】

汝【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與切,音茹。水名。《說文》水出弘農盧氏,還歸山東入淮。《水經》汝水出河南梁縣勉鄕西天息山。《酈道元注》今汝水出魯陽縣之大盂山黃柏谷,至原鹿縣,南入於淮,謂之汝口。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會也。《春秋釋例》汝水至汝隂褒信縣入淮。《詩·周南》遵彼汝墳。

州名。《廣韻》春秋時爲王畿及鄭楚之地。左傳,楚襲梁,及霍,漢爲梁縣,後魏屬汝北郡,隋移于陸渾縣北,遂攺爲汝州。《廣輿記》今屬河南州,西有臨汝城古蹟。

汝寧,郡名。《廣輿記》秦屬潁川,漢曰汝南,元曰汝寧郡,有汝陽縣。

姓。《書·亡篇》有汝鳩,汝方,湯之賢臣。《左傳》有汝寬。

《韻會》通作女。《前漢·地理志》女陽,女隂,與汝同。

爾女亦作爾汝。《書·益稷》子欲左右,有民汝翼。子欲宣力,四方汝爲。

【来】

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侍】

侍【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吏切,音耆。《說文》承也。《廣韻》近也,從也。《六書故》陪側也。《禮·曲禮》侍坐于先生。

常侍,漢時宦官名,後遂沿習爲士人官制。如唐高適稱高常侍,李愬稱李常侍是也。

《史記·趙世家》公仲連進牛畜荀欣徐越。畜侍以仁義,欣侍以舉賢使能,越侍以節財儉用。《註》侍猶勸也。

侍其,複姓。宋侍其良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