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洽谐丝桐

出自:明代·杨士奇《雪夜胡学士载酒见过剧饮四鼓乃罢明日辱诗次韵奉答》

拼音:[hé,hè,huó,huò,hú][qià][xié][sī][tó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开岁已旬浃,消摇休暇中。
良宵雪初霁,玉色明房栊。
君子枉青盼,眷言写欢悰。
豁达高世情,脱略尘虑空。
从者陈豆笾,中筵粲鲜醲。
虽云朋侣稀,屡促觞酌崇。
旋舻诮王子,投辖嗤孟公。
气合自淹留,清言益沨沨。
芬馨逼兰茝,和洽谐丝桐
云巾耀朱氅,初疑降青童。
听歌以成醉,复如对南翁。
倏忽踰夜分,起视月胧胧。
参差仰象纬,冲融散条风。
鸡鸣戒朝谒,又促明发同。

查看原文

注释

【和洽】和睦融洽:相处~。
【丝桐】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洽】

洽【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韻會》《正韻》胡夾切,音狹。和也,合也。《詩·小雅》洽比其鄰。

霑也。《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正義》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

《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註》洽,徧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集韻》葛合切,音閤。水名。亦作郃。《詩·大雅》在洽之陽。

《韻補》叶胡急切,音覡。《傅遐皇初頌》歌九功,舞八佾,鴻澤普,皇恩洽。

叶胡頰切,音協。《顏延之·赭白馬賦》武義粵其肅陳,文敎迄巳優洽。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

【谐】

諧【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音骸。《說文》詥也。

《廣雅》耦也。《玉篇》合也,調也。《書·堯典》克諧以孝。

《舜典》八音克諧。《左傳·襄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禮·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文心雕龍》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前漢·敘傳》東方贍辭,詼諧倡優。《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

平論定其價也。《後漢·宦者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古書名。《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鳥名。《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淮南子·繆稱訓》隂諧知雨。《註》天將隂雨則鳴。

叶弦雞切,音奚。《後漢·五行志》更始時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

《儒林周澤傳》時人爲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大常妻。

【丝】

絲【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婦化治絲枲。

《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五經文字》絲作,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桐】

桐【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桐,榮也。《爾雅·釋木》榮,桐木。《書·禹貢》嶧陽孤桐。《傳》嶧山特生之桐,中琴瑟。《詩·鄘風》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草木疏》分靑、白、赤三種。《陳翥桐譜》列六種:紫桐、白桐、膏桐、刺桐、赬桐、梧桐。

《禮·月令》季春之月,桐始華。

《遁甲書》梧桐可知月正閏歲。生十二葉,每邊六,葉從下數,一葉爲一月,有閏則十三葉。視葉小處,則知閏何月。立秋之日至期,一葉先墜。

《博雅》桐,痛也。《儀禮·喪服志》母喪,削杖桐也。

空桐,北荒地名。《爾雅·釋地》南戴日爲丹穴,北戴斗極爲空桐。

桐過,邑名。《前漢·地理志》屬定襄郡。

姓。《姓苑》桐君著《藥錄》。

《集韻》《類篇》《韻會》他東切《正韻》佗紅切,音通。《類篇》輕脫貌。《前漢·武帝五子傳》無桐好逸。

《漢·安世房中歌》桐生茂豫。《顏師古曰》桐讀爲通,言草木通達而生也。

《類篇》杜孔切,音動。《莊子·讓王》自投桐水。桐一作椆,司馬本作洞。

叶徒黃切,音唐。《史記·龜筴傳》邦福重寶,聞於旁鄕。殺牛取革,被鄭之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