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此待疏麻

出自:宋代·李沆《贡院锁宿闻吕员外使高丽赠徐骑省》

拼音:[chí][cǐ][dài,dāi][shū][má]

平仄:平仄平平平

圣化今无外,片途莫惮赊。
扬帆箕子国,驻节管宁家。
去伴千年鹤,归逢八月槎。
离情恨华省,持此待疏麻

查看原文

注释

【疏麻】1.亦作"?麻"。亦作"疎麻"。 2.传说中的神麻﹐常折以赠别。 3.植物名。多指大麻。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持】

持【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

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

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

《正韻》知切,音馳。義同。

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待】

待【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

【疏】

疏【午集上】【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

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

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

《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分也。《孟子》禹疏九河。《史記·黥布傳》疏爵而貴之。

稀也。《穀梁傳·隱八年》庚辰大雨雪。《傳》志疏數也。《疏》遠者爲疏,近者爲數也。《禮·祭義》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楚辭·九歌》疏緩節兮安歌。《註》使曲節希緩,而安音淸歌。

治也。《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疏峰抗高館,對嶺臨迴溪。《註》疏治也。

刻也。《禮·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廟飾也。《疏》疏,刻也。屛,樹也。謂刻於屛樹,爲雲氣蠱獸也。《又》殷以疏勺。《註》疏,通刻其頭。《後漢·梁冀傳》窗牖皆綺疏靑瑣。《註》鏤爲綺文也。

畫也。《管子·問篇》大夫疏器。《註》疏,飾畫也。《何晏·景福殿賦》羅疏柱之汨越。《註》疏柱,畫柱也。

徹也。《晉語》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註》蔬,徹也。

布也。《楚辭·九歌》疏石蘭兮爲芳。《註》疏,布也。

大也。《揚子·太經》方州部家,三位疏成。《註》疏,大也。

菜也。與蔬同。《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八曰臣妾,聚斂疏材。《註》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疏不熟曰饉。《釋文》菜也。

《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註疏材,艸木有實者。

《淮南子·道應訓》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註》疏,徒跣也。

扶疏,枝葉盛貌。《揚子·太經》見小勿用,以我扶疏。《註》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

《正韻》渠疏杷也。

疏躍,布散也。《淮南子·俶眞訓》今夫萬物之疏躍枝舉,百事之莖葉條枝,皆本于一根,而條循千萬也。

疏疏,衣服盛貌。《韓詩外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揚子·太經》穀不穀,失疏數。《註》疏數,不平也。

姓。漢疏廣,疏受。

國名。《潛夫論》捿疏猗姓。《路史》夏世侯伯也。

山名。《山海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註》按文中子云:疏屬之南,汾水之曲,卽斯山也。

鳥名。《禮·曲禮》雉曰疏趾。《疏》雉肥則兩足開張,趾相去疏也。

獸名。《山海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

《韻會補》與梳通。揚雄,頭蓬不暇梳。

《集韻》孫租切,音蘇。粗也。

《廣韻》所助切《正韻》所故切,也。《揚雄·解嘲》獨可抗疏時道是非。

記注也。

《韻補》叶山宜切,音詩。《劉章·耕田歌》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麻】

麻【亥集下】【麻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莫遐切《韻會》《正韻》謨加切,音蟆。《玉篇》枲屬也。皮績爲布,子可食。《爾雅·釋草》枲麻。《疏》麻,一名枲。禹貢靑州云:厥貢岱畎絲枲是也。《禮·內則》女子執麻枲學女事,以共衣服。

大麻有實者名苴,無實者名枲。《本草》雄者名枲麻,牡麻,雌者爲苴麻,茡麻。

蕁麻。蕁本作䕭。見《本草圖經》。

《詩·豳風》禾麻菽麥。《禮·月令》食麻與犬。《黃帝素問》麻麥稷黍豆,爲五穀。《正字通》麻,卽油麻。

胡麻。《爾雅翼》胡麻,一名巨勝。《正字通》言其大而勝,卽今黑芝麻也。

疏麻。《楚辭·九歌》折疏麻兮瑤華。《註》疏麻,神麻也。

升麻、天麻,皆藥名。

樂器。鼗鼓名。《爾雅·釋樂》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註》麻者,音槪而長也。

固麻。《南史·百濟傳》百濟國號王所都城曰固麻,邑曰簷魯,如中國言郡縣也。

《山海經》有壽麻國。

地名。《左傳·成十三年》晉師及秦師戰于麻隧。《註》秦地。

《後漢·蓋延傳》南伐劉永,進取麻鄕。《註》麻鄕,縣名。

姓。《風俗通》齊大夫麻嬰之後,漢麻達,註論語。

朝廷綸命曰麻。《翰林志》唐中書,用黃白二麻爲綸命,其後翰林專掌白麻,中書獨用黃麻。

《韻補》叶謨婆切。《詩·齊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叶眉波切,音摩。《潘岳·河陽詩》曲蓬何以直,託身依叢麻。黔黎竟何常,政在成民和。《六書正譌》从,音派,麻片也。从广人在屋下,治麻之意。俗作麻,从木,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