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悠悠争得知

出自:元代·曹之谦《变白头吟》

拼音:[shì][shì][yōu][yōu][zhēng][dé,děi,de][zhī,zhì]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梧桐不独老,鸳鸯亦双死。
静女怀真心,循夫正如此。
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
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
君不见会稽愚妇轻负薪,不肯终身事买臣。
一朝归佩太守印,悔望车尘那敢近。
人生赋命自不齐,贫贱富贵各有时。
随鸡逐狗听所适,世事悠悠争得知

查看原文

注释

【世事】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 3.时事;世上的事。 4.世务;尘俗之事。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 6.大势。 7.局面。
【悠悠】1.长久;遥远:长夜悠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忧愁思虑的样子:悠悠我思|悠悠我心。 3.从容自然的样子:悠悠自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4.荒谬: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5.众多:悠悠者天下皆是也。
【争得】怎得。
【得知】1.岂知;可知。 2.获知,知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世】

世【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

《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集韻》書作。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悠】

悠【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憂也。从心攸聲。《詩·小雅》悠悠我里。《註》悠悠,憂也。

思也。《詩·周南》悠哉悠哉。《箋》思之哉思之哉。

遠也。《詩·鄘風》驅馬悠悠。《註》悠悠,遠貌。

《周頌》於乎悠哉。《傳》悠,遠也。

行貌。《詩·小雅》悠悠南行。

眇邈無期貌。《詩·正風》悠悠蒼天。

閒暇貌。《詩·小雅》悠悠旆旌。

通作攸。《孟子》攸然而逝。《前漢·班固敘傳》攸攸外寓。

通作繇。《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讀作悠悠。

叶延知切,音移。《梁竦悼騷賦》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淸之悠悠。臨岷川以懷恨兮,指丹海以爲期。

【争】

爭【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玉篇》諫也。

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

《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韻會》俗作争,非。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