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猱斗呼

出自:明代·方孝孺《游峨嵋》

拼音:[yuán][náo][dǒu,dòu][hū]

平仄:平平仄平

楚客求丹梯,溯流三峡踰五溪。
浙僧访佛祖,一锡凌空向西土。
江左儒生寻谪仙,相逢共上峨嵋巅。
峨嵋山高气磅礴,万朵莲开青插天。
天高地远望无极,海东日出扶桑赤。
气冲衲衣举,光摇角巾明。
眼底汪洋巨鳌动,耳边髣髴天鸡鸣。
龙宫对月窟,曾闻谪仙游。
霞光凝不散,履迹今尚留。
千崖崩摧势欲堕,羽流缁侣参差坐。
七宝岩留供佛灯,万松灶起烧火风,霆荡潏云树模糊。
虎豹接迹,猿猱斗呼
星汉当头手可摘,灵芝甘露无时无。
云漏日兮光一线,金莲白象兮纷纷而来见。
万籁动兮天乐和,仙之人兮夜经过。
忽神惊而目眩,岂事幻而说颇。
睹谪仙而无有,杳凤管与鸾车。
尘心未断怀乡土,青鞋复踏来时路。
行行回首语青山,石室无锁门无关,重来有日当跻攀。
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查看原文

注释

【猿猱】泛指猿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猿】

猿【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玉篇》俗猨字。《戰國策》猿獼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鼈。

【猱】

猱【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奴刀切,音峱。《玉篇》獸也。《廣韻》猴也。《詩·小雅》毋敎猱升木。《傳》猱,猨屬。《箋》猱之性善登木。《疏》猱則猿之輩屬,非猨也。陸璣云:猱,獼猴也。楚人謂之沐猴,老者爲玃,長臂者爲猿,猿之白腰者爲獑胡,獑胡猨駿捷於獼猴,然則猱猨其類大同也。《埤雅》狨,一名猱。顏氏以爲其尾柔長可藉,制字从柔,以此故也。《爾雅·釋獸》猱猨善援。《疏》猱,一名蝯。善攀援樹枝。

《爾雅·釋獸》蒙頌,猱狀。《疏》蒙頌,一名蒙貴。狀似猨,故曰猱狀。《集韻》本作夒,或作獿獶蝚。

《集韻》而由切,音柔。或作夒,通作蝚。

《廣韻》《集韻》同。

《集韻》乃豆切,音耨。義同。《詩·小雅》猱升木。沈重讀。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呼】

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廣韻》喚也。

《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一名夜呼。

《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

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集韻》許箇切,音。《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