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藤蔽深窦

出自:明代·文徵明《题画三首 其二》

拼音:[cāng][téng][bì][shēn][dòu]

平仄:平平仄平仄

寒流齧山足,嵌空似凌跨。
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閒雅。
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
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

查看原文

字义

【苍】

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

【藤】

藤【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藟也。今總呼草蔓延如藟者。

《集韻》苰藤,草名。胡麻也。

州名。《韻會》隋攺永平州爲藤州。《唐書·李嗣眞傳》來俊臣獄興,嗣眞上書,流藤州。

【蔽】

蔽【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必袂切,音閉。《說文》小草也。

《廣韻》掩也。《禮·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微也。《爾雅·釋詁疏》蔽者,覆障使微也。

《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何晏註》猶當也。

《小爾雅》斷也。

《楚辭·招魂》菎蔽象碁。《註》蔽,博箸。

地名。《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註》八邑也。

《集韻》毗祭切,音弊。義同。

分勿切,音弗。《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藩蔽。《註》蔽車禦風塵者。

必列切,音龞。《類篇》薆也。《江淹詩》乳竇旣滴瀝,丹井復寥泬。嵒崿轉奇秀,崟岑還相蔽。

匹蔑切,音撇。別也。一曰擊也,拂也。《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

璧吉切,音必。《詩·召南》蔽芾甘棠,沈重讀必。或作。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窦】

竇【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田音豆。《說文》空也。《禮·月令》穿竇窖。《註》入地隋曰竇。

鑿垣爲孔曰竇。《左傳·襄十年》王叔之宰曰:蓽門圭竇之人。《註》竇,穿壁爲小戸。

穴也。《禮·禮運》禮義者,順人情之大竇。《註》竇,孔穴。

水道也。《左傳·襄二十六年》齊烏餘襲我,高魚有大雨,自其竇入。《註》雨故水竇開。

決也。《周語》不竇澤。《註》竇,決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殺子糾于生竇。《註》生竇,魯地。《北史·魏本紀》泰常七年,自雲中西幸屋竇城。《水經注》漢武微行柏谷,遇辱竇門。

感其妻深識之,饋賜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竇津是也。

姓。《風俗通》夏后相遭有窮氏之難,后緡方姙,逃出自竇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漢有魏其侯竇嬰。

通作窬。《禮·儒行》蓽門圭窬。《釋文》音竇。

《集韻》徒谷切《正韻》杜谷切。與瀆通。《周禮註》西竇五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