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回狂澜

出自:明代·徐熥《酬陈汝大》

拼音:[shǐ][zhì][huí][kuáng][lán]

平仄:仄仄平平平

曰余少肮?,寝迹山泽间。
世路罕所营,翰墨聊为驩。
结交二三子,气味芬若兰。
道谊互相砥,文章时往还。
所嗟非比邻,别易会良难。
君其勖诸子,令名当自完。
继之既以逝,大雅声云残。
吾党嗣遗音,矢志回狂澜
旗鼓渐以振,逸轨尚可攀。
景光幸自爱,勉旃毋多谭。

查看原文

注释

【矢志】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誓不改变:矢志不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力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矢】

矢【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矢,用諸散射。《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嚆矢,響箭也。《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爾雅·釋詁》,故言矢猶當也。

《爾雅·釋言》誓也。《書·盤庚》出矢言。《詩·衞風》永矢勿諼。

《博雅》正也。直也。《易·解卦》得黃矢貞吉。《詩·小雅》其直如矢。

施也。《詩·大雅》矢其文德。

投壷之籌曰矢。《禮·投壷》主人奉矢。

星名。《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廣韻》屎本作矢。《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複姓。《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集韻》或作。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狂】

狂【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軖。《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書·微子》我其發出狂。《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應璩詩云:積念發狂癡,此其事也。

《書·洪範》曰狂恆風若。《疏》鄭康成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故爲慢也。

《集韻》一曰躁也。《詩·鄘風》衆穉且狂。《傳》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之義。《疏》論語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論語》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詩·鄭風》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傳》狂,狂人也。《疏》都是美好,狂是醜惡。

鳥名。《爾雅·釋鳥》狂,茅鴟。《註》今鶂鴟也。似鷹而白。《疏》茅鴟一名狂。◎按廣韻作鵟。

《爾雅·釋鳥》狂,㝱鳥。《疏》㝱鳥一名狂。《山海經》栗廣之野,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〇按集韻作鵟。亦作。

山水名。《山海經》狂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

大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註》國名記云:狂水逕綸氏城,在今南陽。

《集韻》本作。

《廣韻》《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音誆。《廣韻》狂,輒爲也。

《集韻》古况切,音誑。惑也。

《集韻》局縛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澜】

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音蘭。大波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註》瀾,言渙瀾也。《釋名》瀾,連也。言波體轉流,相連及也。

《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音爛。義同。

瀾漫,淋漓貌。一曰分散也。《王褒·洞簫賦》㴖恅瀾漫。

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米汁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瀾戔餘,不可褻也。《禮·內則註》爛,力旦反。或作灡。

《韻補》叶陵延切,音連。《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