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无力步邯郸

出自:明代·徐熥《病美人》

拼音:[qǐ][lái][wú][lì][bù][hán][dā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长伴流苏与合欢,腰肢瘦尽黛眉残。
渐看衣带愁中缓,却恨春光枕上阑。
梦去何心游楚峡,起来无力步邯郸
一从玉指纤纤困,挂壁秦筝久不弹。

查看原文

注释

【起来】1.起床。 2.借指病愈。 3.起立;站起。 4.奋起;站出来;挺身而出。 5.起身来到。 6.发生;产生。 7.兴盛;兴起。 8.建造完成。 9.搜取出来;挖出来。 10.从……以来;开始。 1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递进。 12.表示比较。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向上。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
【无力】1.没有力气;没有力量。 2.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邯郸】1.古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春秋时,卫地,后属晋。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自晋阳徙都邯郸。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置邯郸郡。三国﹑魏﹑晋为广平郡,隋开皇中改置县,唐﹑宋﹑金﹑元因之。 2.战国赵都邯郸,因以为赵的代称。 3.指《邯郸曲》。 4.稻粱的一种。 5.复姓。汉有邯郸义。见《通志.氏族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起】

起【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来】

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力】

力【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

《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

《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註》力,苦戰也。

病甚曰力。《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爲人役者曰力。《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姓。《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步】

步【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說文》行也。《書·武成》王朝步自周。《傳》步,行也。《正義》曰:《爾雅·釋宮》云: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彼相對爲名耳,散則可以通,故步爲行也。《楚辭·招䰟》步騎羅些。《註》乗馬爲騎,徒行爲步。

《小爾雅》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白虎通》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步備隂陽也。《周禮·夏官》射人以貍步張三侯。《註》鄭司農云:貍步,謂一舉足爲步,於今爲半步。

《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禮·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正義曰》古者八寸爲尺,周尺八尺爲步,則一步六尺四寸。《史記·秦始皇紀》數以六爲紀,六尺爲步。《註》索隱曰:《管子》《司馬法》皆云六尺爲步,非獨秦制。

王制八尺爲步,今以六尺四寸爲步,步之尺數亦不同。

輦行曰步。《韻會》世稱輦車曰步輦,謂人荷而行,不駕馬也。

徐行曰步。《屈原·離騷》步余馬於蘭臯兮。《說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遲。

促行曰趨,闊行曰步。《莊子·田子方》步亦步,趨亦趨。

《任昉·述異記》水際謂之步。上虞縣有石駞步,吳中有瓜步,吳江中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按吳楚閒謂浦爲步,語之訛耳。《水經注》贛水逕豫章郡北爲津步,步卽水渚也。《靑箱雜記》嶺南謂村市爲墟,水津爲步。

《柳宗元·鐵爐步志》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韓愈·孔戣墓誌》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作埠。今人呼船儈曰埠頭。埠音如步。

《爾雅·釋樂》徒擊鼓謂之步。《疏》凡八音備作曰樂。一音獨作不得以樂名也。

人才特出謂之獨步。《晉書·王坦之傳》江東獨步王文度。

馬步,謂神爲災害馬者。一曰行神。《周禮·夏官·校人》冬祭馬步。

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禮·夏官·校人疏》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

《地官·族師·祭酺註》酺者,爲人物烖害之神。故書酺爲步,蓋步與酺字異而音義同也。

習馬曰步馬。《左傳·襄二十六年》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

牽行也。《禮·曲禮》步路馬必中道。

行師曰步師。《左傳·僖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

行爵曰步爵。《禮·少儀》未步爵,不嘗羞。

推歷曰步歷。《左傳·文元年疏》日月轉運於天,猶如人之行步,故推歷謂之步歷。《後漢·楊厚傳》就同郡鄭伯山,受河洛書及天文推步之術。《陸機·演連珠》儀天步晷,而修短可量。

《律歷》,書名,五星爲五步。見《漢制考》。

運也,國運曰國步,天運曰天步。《詩·小雅》國步蔑資。《又》天步艱難。

陟大位曰攺步。《周語》攺玉攺步。

步驟。《後漢·曹褒傳》三五步驟,優劣殊軌。《註》《孝經鉤命決》曰: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宋均註云:步謂德道用,日月爲步,時事彌順,日月亦驟,勤思不已,日月乃馳,是優劣也。

姓。《廣韻》晉有步場,食采於步,後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三國吳丞相步騭。

三字姓。《後魏書》有步六孤氏,後改爲陸氏。

西方步鹿根氏,後改爲步氏。

《北齊書》有步大汗氏。

百步,溪名。《廣輿記》在台州臨海縣,一呼惡溪。

千步,香名。《任昉·述異記》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聞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種也。《雜貢籍》曰:南郡貢千步香。

步光,劒名,見《越絕書》。

步搖,婦人首飾名。見《採蘭雜志》。《俗書正訛》从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

【邯】

邯【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玉篇》趙國有邯鄲縣。互詳後鄲字註。

水名。《後漢·西羌傳》侯霸復上置東西邯屯五部。《註》邯,水名。邯分流左右,在今廓州。

《廣韻》《集韻》《韻會》胡甘切,音酣。《集韻》䛁邯,漢縣名,屬樂浪郡。

《集韻》戸感切,音頷。《前漢·王莽傳》封都匠仇延爲邯淡里附城。《註》邯淡,豐盛之意。

【郸】

鄲【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邯鄲,古縣名。《左傳·定十年》衞侯伐邯鄲午于寒氏。《註》邯鄲,廣平縣也。《前漢·地理志》邯鄲,屬趙國。《註》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也。城郭字从邑,故加邑作鄲。

《集韻》當何切,音多。漢侯國名。《史記·功臣表·中元元年》封周隱爲鄲侯。

叶都年切,音顚。《吳邁遠·樂府》人馬風塵色,知從河塞還。時我有同栖,結宦遊邯鄲。還,音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