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藉绿蓑随分卧

出自:明代·徐庸《捕鱼图》

拼音:[zuì][jiè,jí][lǜ,lù][suō][suí][fēn,fèn][wò]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具区流水清如靛,水底鱼虾皆不见。
渔翁共有得鱼心,两两扁舟去如箭。
沧浪汹涌涵苍冥,朝宗入海无暂停。
峰峦四面画图展,七十二朵芙蓉青。
歌声响落蛟龙窟,赤鲤惊忙时出没。
须臾捕得不胜喜,还家且贳杯中物。
西岩此去路无多,痛饮底须呼浪婆。
醉藉绿蓑随分卧,人间名利又如何。

查看原文

注释

【随分】1.守本分,不张狂:二丫头本是随分之人。 2.随便;不执著:随缘随分莫贪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醉】

醉【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

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

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

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

《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

《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正字通》醉必伐德喪儀,酒誥、賓筵言之甚詳,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亂者。因卒立義,說文誤。

【藉】

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唐韻》慈夜切,音躤。《說文》祭藉也。《易·大過》藉用白茅。《註》薦藉于物。

《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註》藉,藻也。《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繅所以蘊藉玉。

《孟子》助者,藉也。《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註》寬博有餘也。

《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

《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

《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

秦昔切,音籍。狼藉,離披雜亂貌。《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

《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

《穀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註》藉謂貢獻。

《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註》藉,繩也。

《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註》藉,蹈也。

姓。《國語》藉偃,晉大夫。

《唐韻古音》讀胙。《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索隱》藉音胙。

《韻補》秦二切。《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鎭壓,獸相枕藉。

【绿】

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蓑】

蓑【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唐韻》蘇和切,音莎。《玉篇》草衣也。《詩·小雅》何蓑何笠。《傳》蓑所以備雨。

《韻會》覆也。《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註》不以蓑苫城也。

《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蘇煎切,音暹。《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毛如披蓑。

【随】

隨【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易卦名。

《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

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今義陽隨縣。《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註》故厲國也。《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

西隨,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沙隨,地名。《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姓。《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註》墨翟弟子。

《正韻》亦作遺。《詩·小雅》莫肯下遺。《箋》遺,讀曰隨。《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

《集韻》古通追。《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註》追,與隨通。

《唐韻正》古音旬禾反。《論語》季隨,季騧。《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與橢通。《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正字通》俗作随。

【分】

分【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增韻》裂也,判也。

《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玉篇》隔也。

《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

《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韻補》叶膚容切,音丰。《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叶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

【卧】

臥【未集下】【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說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長箋》因休義借寐也。《廣韻》寢也。《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韻會》寢室曰臥。《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

息也。《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