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裘荆筐拾马矢

出自:元代·张昱《塞上谣八首 其一》

拼音:[diāo][qiú][jīng][kuāng][shí,shè][mǎ][shǐ]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砂碛大风吹土屋,马上行人纱罩目。
貂裘荆筐拾马矢,野帐炊烟煮羊肉。

查看原文

注释

【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
【马矢】1.马粪。 2.复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貂】

貂【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鼦《廣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雕。《說文》䑕屬,大而黃黑。《後漢·輿服志》武冠,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註》應劭曰:貂內勁悍而外溫潤。徐廣曰:貂,紫蔚采潤,而毛采不彰灼,北方寒涼,本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遂爲首飾。《唐書·回鶻傳》服貴貂豽,內貂䑕靑䑕爲賦。

姓。《戰國策》貂勃。《註》齊人。

《史記·貨殖傳》狐鼦裘千皮。《爾雅翼》貂實䑕類,故字亦作鼦。《正字通》俗省作,非。

【裘】

裘【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玉篇》皮衣也。《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披裘公,人名。《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菟裘,地名。《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在梁父縣南。

裘氏,亭名。《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姓。《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韻補》渠之切,叶音其。《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說文》作。

【荆】

荆【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荆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州名。《書·禹貢》荆及衡陽惟荆州。

山名。《後漢·郡國志》南郡臨沮侯有荆山。《註》卞和抱璞之處。

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荆軻,望出廣陵。

《韻補》居良切,音姜。《列女傳》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荆。補遺:《正韻》同荊。荊字从幵。

【筐】

筐【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曲王切,音匡。《說文》飯器。《篇海》盛物竹器也。《詩·周南》不盈傾筐。《傳》傾筐,畚屬,易盈之器也。

《小雅》承筐是將。《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

星名。《前漢·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註》似筐,故曰戴筐。

牀名。《莊子·齊物論》與王同筐牀,食芻豢。《註》司馬云:筐牀,安牀也。崔云:筐,方也。一曰正牀也。

地名。《左傳·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筐。《集韻》作。

【拾】

拾【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十。《說文》掇也。《廣韻》收也,斂也。《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註》猶拾汁,終不可得。《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

《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拾遺,官名。《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詩·小雅》決拾旣佽。《傳》決,鉤弦也。拾,遂也。《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集韻》《正韻》極葉切,音笈。更也。《禮·投壷》左右告矢,具請拾投。《疏》賔主更遞而投也。《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疏》遞取弓矢也。

《集韻》《韻會》極業切,音跲。義同。

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正韻》涉拾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

【马】

馬【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

《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註: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

《趣馬》掌贊正良馬。

《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

《廋人》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圉人》掌芻牧以役圉師。

司馬,官名。《周禮·夏官·大司馬註》謂總武事也。

《淸夜錄》漢制,卿駟馬右騑。《前漢·東方朔傳》太守,駟馬駕車,一馬行春。《衞宏·輿服志》諸侯四馬,駙以一馬。《南史·柳元策傳》兄弟五人,爲太守。時人語曰:柳氏門庭,五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稱五馬大夫。

田野浮氣曰野馬。《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日光也。一曰遊絲水氣。

陽馬。《何晏·景福殿賦》承以陽馬,接以圓方。《註》陽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連接或圓或方也。

投壺勝算曰馬。《禮·投壺》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旣立,請慶多馬。《註》立馬者,取算以爲馬,表其勝之數也。謂算爲馬者,馬爲威武之用,投壺及射,皆以習武也。

《字彙補》打馬,彈碁類也。朱李易安有打馬圖。

地名。馬陘,齊邑。馬陵,鄭地。見《左傳》。

天馬,獸名。有翼能飛。

竈馬,蟲名。《酉陽雜俎》狀似促織,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雞。

馬勃,草名。《正字通》生濕地腐木上,一名馬疕。韓愈所云牛溲馬勃,兼收蓄是也。

海馬,魚名。牙骨堅瑩,文理細如絲,可制爲器。

姓。《姓苑》本伯益之後,趙奢封馬服君,遂氏焉。

司馬、巫馬、乗馬,皆複姓。《前漢·溝洫志》諫大夫乗馬延年。《孟康曰》乗馬,姓也。

《風俗通》有白馬氏。

馬流。《兪益期曰》馬援立銅柱,岸北有遺兵,居壽冷岸,南對銅柱,悉姓馬,號曰馬流。《方隅勝略》謂馬人散處南海,謂之馬流。《韓愈詩》衙時龍戸集,上日馬人來。《註》卽馬流也。一作馬留。

門名。《前漢·項籍傳註》宮垣內兵衞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以主事,故總稱司馬門。

《公孫弘傳註》武帝時,相馬者東門京作銅馬法,立於魯般門外,更名金馬門。

亭名。謝靈運爲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亭。

《集韻》滿補切,音姥。義同。《前漢·石慶傳》馬字與尾當五。《師古曰》馬字,下曲者尾,幷四點爲足,凡五。

【矢】

矢【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矢,用諸散射。《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嚆矢,響箭也。《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爾雅·釋詁》,故言矢猶當也。

《爾雅·釋言》誓也。《書·盤庚》出矢言。《詩·衞風》永矢勿諼。

《博雅》正也。直也。《易·解卦》得黃矢貞吉。《詩·小雅》其直如矢。

施也。《詩·大雅》矢其文德。

投壷之籌曰矢。《禮·投壷》主人奉矢。

星名。《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廣韻》屎本作矢。《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複姓。《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