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移守闽峤

出自:明代·张元凯《送何都尉之汀漳》

拼音:[liáng,liàng][yí][shǒu][mǐn][jiào,qiáo]

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生少精悍,持已能不泄。
孙吴一万言,澜翻在其舌。
三谒明光宫,曾进治安说。
结束趋辕门,老将同为列。
班生笔已投,终军繻久裂。
量移守闽峤,鼓行向毒热。
封狐吐妖氛,长鲸喷晴雪。
海色多溟濛,将星独昭澈。
不然守乐土,何以见奇节。

查看原文

注释

【量移】因罪远贬的官吏,遇赦调迁近处任职:自怜迟暮意,初作量移人。
【闽峤】福建境内的山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量】

量【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亮。《集韻》斗斛曰量。《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釋文》量,力尚切,斗斛也。《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註》量,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

《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

限也。《禮·禮運》月以爲量。《疏》量,猶分限也。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釋文》量,音亮。

音良。

審也。《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釋文》量,音亮。

酒量。《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稱輕重也。《馮衍·遂志賦》弃衡石而意量兮。

《廣韻》度多少也。《增韻》槪量多寡也。《唐書·武后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度長短也。《周禮·夏官》量人。《註》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韻會》商量。

《博雅》量,度也。《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釋文》量,音良。《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目若黃金,名曰吉量。《註》郭璞曰:一作良。

《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

【移】

移【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說文》一曰禾名。

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

《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

《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

《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

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註》文書移於屬縣。

姓。《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

山名。《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通作施。《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

《集韻》《韻會》以豉切,音異。《禮·郊特牲》以移民也。《註》移之言羨也。《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

《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註》移,遷也。

《集韻》敞切,音侈。《禮·表記》衣服以移之。《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

叶牛何切,音俄。《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鶴弭翼而屛移。

【守】

守【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

《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

《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

《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之守也。天子巡諸侯所守,曰巡守。諸侯爲天子守土,亦曰守。漢置郡太守。

姓。《正字通》宋守恭,與蘇軾爲詩友。

叶式視切,音矢。《楚辭·天問》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長人何守。在音泚。

叶雖遂切,音粹。《前漢·班固敘傳》崇執言責,隆持官守。寶曲定陵,有大志。

【闽】

閩【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說文》東南越種。《廣韻》閩越。《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史記·東越傳》閩越王無諸。《註》東越之別名。《註》按《說文》云閩,東越,蛇種也。故字从虫門聲。《山海經》閩在海中。《註》閩越卽西甌,今建安郡是也。

古養鳥官。《周禮·秋官·閩隷》閩隷掌役畜養鳥,而阜蕃敎擾之。

《廣韻》《集韻》無分切,音文。《周禮·七閩釋文》又音文。

《廣韻》音旻。《周禮·七閩釋文》鄭氏音旻。

《集韻》謨官切,音瞞。《周禮·七閩釋文》漢書音義,服虔者近蠻。

【峤】

嶠【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廟切,音轎。《爾雅·釋山》山銳而高嶠。《集韻》一曰石絕水。

山名。《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其中有五山焉,二曰員嶠。

《集韻》山逕也。《顏延之·侍遊曲阿後湖詩》山祗蹕嶠路。

《廣韻》巨嬌切《集韻》《類篇》《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徐鉉曰》古通用喬。《詩·周頌》及河喬嶽。《集韻》或作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