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溺何须笑问津

出自:明代·张元凯《饮大司成姜公园池席上敬呈》

拼音:[jié][nì,niào][hé,hē,hè][xū][xiào][wèn][jī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姜公言行为世轨,好似东京李元礼。
升堂便比登龙门,暂与同舟以仙拟。
一出曾为帝者师,门如市兮心如水。
吁嗟古道人莫容,意色萧然可以止。
为园筑室江之干,移得青山满绿湍。
五株初种彭泽柳,九畹先滋湘水兰。
披襟坐对秋月朗,更看宝树明虚幌。
碧池隐有凤凰毛,青云已著鹓雏想。
草木禽鱼亦有文,石渠金马梦氤氲。
常摇白羽团如月,不著朱衣烂若云。
考槃在涧聊暂寄,矢心欲揽清时辔。
何来海内忘年交,孔公座上祢生醉。
知君自是名教人,桀溺何须笑问津
汲黯尚为前日戆,马卿犹是旧时贫。
苍生欲夺丘园志,白发能强负荷身。
相逢不尽漂零叹,对我常将青眼颦。

查看原文

注释

【桀溺】春秋时隐者。亦泛指隐士。
【何须】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须要:说情我都知道了,~再说!丨从这里走到车站,~半个钟头?
【问津】1.询问渡口;问路: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寻访探求:后遂无问津者|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3.探询情况:不敢问津|无人问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桀】

桀【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㘶《唐韻》渠列切《集韻》巨列切,音傑。磔也。《周禮》謂磔爲疈辜。古人稱桀黠者,其凶暴若磔也。

《諡法》賊人多殺曰桀。

擔也。《左傳·成二年》齊高固桀石以投人。

借爲雋桀字。《辨名記》千人曰英,萬人曰桀。

桔桀,形貌。《張衡·西京賦》燾奡桔桀。

雞棲杙也。《詩·王風》雞棲于桀。古作㘶。俗作榤。

姓。《姓苑》漢桀龍,宋桀路分。

《集韻》其謁切,音竭。義同。

《韻會》巨列切《正韻》古屑切,音結。桀桀,秀貌。《詩·齊風》維莠桀桀。

【溺】

溺【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㲻《廣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音惄。沒也。《釋名》死于水曰溺。溺,弱也,不能自勝也。《詩·小雅》載胥及溺。

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禮·樂記》姦聲以濫溺而不止。

《集韻》昵角切,音搦。亦沒也。

《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正韻》如灼切,餘波入于流沙。《書·禹貢》作弱水。

《集韻》奴弔切。與尿同,小便也。《史記·范睢傳》賓客飮者,醉便溺睢。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须】

須【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與,待也。

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笑】

笑【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咲音肖。《廣韻》欣也,喜也。《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爲笑。《詩·邶風》顧我則笑。《毛傳》侮之也。《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論語》夫子莞爾而笑。《註》小笑貌。

獸名。《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韻補》思邀切。《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入宥韻,音秀。《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或作咲。《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亦省作关。《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问】

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

《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

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

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不至。《註》問,命也。

姓。《廣韻》今襄州有之。《正字通》明問智,成化貢士。

《正韻》與聞同,聲問也。《詩·大雅》宣昭義問。《又》亦不隕厥問。

【津】

津【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蓁。《說文》渡也。《書·泰誓》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

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

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

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

楚地名。《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

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

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津津,溢也。《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

《韻補》叶將先切,音牋。《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