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底沧洲妙

出自:明代·康海《过张子西溪作》

拼音:[yù][dǐ,de][cāng][zhōu][miào]

平仄:仄仄平平仄

自予抱幽戚,三载鲜游眺。
春日忽言征,聿底沧洲妙
柳色参差生,芳意远近耀。
张宴临溪波,弹琴递清调。
惠风当襟怀,游赏恣舒啸。
匪效苏门狂,将追虎溪笑。
少日牵王役,结绶事廊庙。
粗直虽见称,龌龊果成诮。
馌稼浒西曲,探奇历幽徼。
叹君本素心,晤言希久要。

查看原文

注释

【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聿】

聿【未集中】【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余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遹。《說文》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玉篇》遂也,述也,循也。《正韻》惟也。《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傳》聿,遂也。《釋文》聿,允橘切,述也。《疏》正義曰:聿訓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爲遂也。《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傳》聿,遂也。《疏》從始至末之言。《詩·大雅》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傳》聿,述也。《詩詁》助語。《左傳註》惟也。

自也。《詩·大雅》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箋》聿,自也。於是與其大姜,自來相可居者。

《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註》聿皇,輕疾貌。

《左思·吳都賦》陵絕嶛嶕,聿越巉險。《註》聿越,豹走貌。

與曰通。《詩·豳風》曰爲改歲,入此室處。《前漢·食貨志》引《詩》作聿。《師古註》聿,卽曰也。亦與遹通。《詩·大雅》遹求厥寧。《傳》遹與聿同。發語辭。亦與欥通。《前漢·班固敘傳》欥中和爲庶幾。《師古註》欥聿,通由也。◎按說文聿,所以書之器也。欥,詮詞也。徐註,一曰發聲。引《詩》:欥求厥寧。今文作聿,後世束豪爲聿。加竹作筆,而聿字音以律切,專爲發語詞矣。柳宗元文作聿牘,則唐人尚以此爲筆字。

【底】

底【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山居也。

《說文》下也。

《玉篇》止也。《爾雅·釋詁》底,待也。《註》止也。《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玉篇》滯也。《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註》底,滯也。《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增韻》器臀也。《詩·大雅》于橐于囊。《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文書槀曰底。《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凡供役使者曰小底。《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設疑之辭。《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與厎通。《韻會》厎,通作底。《詩·小雅》靡所底止。《傳》底,至也。

與砥通。《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註》底,柔石也。

叶都木切,音啄。《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

【沧】

滄【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東爲滄浪之水。

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洲】

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渚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

《釋名》聚也。人及鳥物所聚息之處也。《詩·周南》在河之洲。

靈洲,漢縣名,屬北地郡。

《韻補》叶專於切,音朱。《劉楨·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緹帷彌津,丹帳覆洲。《說文》本作州,後人加水以別州縣字。

【妙】

妙【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

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

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

姓。見《姓苑》。

《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