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魄糇粮应可畜

出自:元代·宋褧《于潜谢尧章松巢》

拼音:[hǔ][pò][hóu][liáng][yīng,yìng][kě,kè][xù,chù]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浊世尘嚣如洚水,巢居故向万松间。
下窥震泽三江浪,高揖钱唐九里山。
虎魄糇粮应可畜,兔丝牖户若为攀。
杏梁桂柱长安陌,不直危枝一解颜。

查看原文

注释

【虎魄】同‘琥珀 ’。
【糇粮】干粮;食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魄】

魄【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霸《唐韻》《正韻》普伯切《集韻》《韻會》匹陌切,音拍。《說文》隂神也。《玉篇》人之精爽也。《禮·祭義》魄也者,鬼之盛也。《註》耳目之聰明爲魄。《疏》魄,體也。若無耳目,形體不得聰明。《關尹子·四符篇》因意有魄,因魄有精。《白虎通》魄者,迫然著人,主於性也。

《晉語》其魄兆乎民矣。《註》魄,形也。

《爾雅·釋詁》魄,閒也。《疏》閒謂閒隙也。

《爾雅·釋木》魄,榽橀。《註》魄,大木,細葉,似檀。《疏》魄,一名榽橀。

《後漢·西南夷傳》哀牢夷出虎魄。《註》虎魄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虎魄,如斗。初時如桃膠,凝堅乃成。

《書·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傳》月二日近死魄。《疏》魄者,形也。謂月之輪廓無光之處名魄也。《釋文》魄,漢書律歷志作霸。詳雨部霸字註。

《集韻》白各切,音泊。聲也。《史記·周本紀》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爲烏,其色赤,其聲魄云。《註》馬融曰:魄然,安定意也。

與粕同。《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已夫。《音義》司馬云:爛食曰魄。一云糟爛爲魄。

作粕。

《廣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托。落魄,貧無家業。《史記·酈生傳》家貧落魄。《漢書註》應劭曰:志行衰惡之貌。師古曰:失業無倚也。○按《史記》《漢書》俱音薄。

與薄同。《史記·司馬相如傳》旁魄四塞。《荀子·性惡篇》雜能旁魄而無用。《註》旁魄,廣博也。

【糇】

糇【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音侯。《廣韻》糇糧也。《博雅》糇,糒也。《詩·大雅》廼裹糇糧。《註》餱或作糇。

【粮】

粮【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穀食。《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註》行道曰糧,謂糒也。止居曰食,謂米也。《左傳·僖四年》申侯曰:共其資糧屝屨。《疏》糧謂米粟,行道之食。《詩·大雅》乃裹餱糧。《莊子·逍遙遊》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藥名。《神異經》禹餘糧,世傳禹治水,棄其所餘糧于江中,生爲藥草也。亦作粮。

【应】

應【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今作應。

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畜】

畜【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嘼《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正韻》昌六切,音觸。《說文》田畜也。引《淮南子》註言:田之汙下黑土者,可畜牧也。○按《淮南》無此語。

積也。《禮·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註》始爲禦冬之備。《釋文》畜,丑六反。

《內則》子婦無私貨,無私畜。

止也。《孟子》畜君何尤。《註》畜,止也。敕六反。

大畜,小畜,易卦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六切,音旭。養也。《易·師卦》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論語》君賜生,必畜之。《史記·樂毅傳》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容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天下誰畜之。《註》畜,猶容也。許六反。

六畜。《左傳·桓六年》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釋文》畜,許六反。《註》六畜旣大而滋也。《禮·曲禮》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疏》謂雞豚之屬。《釋文》許六反,鄭註:周禮云始養曰畜。○按六畜之畜,古俱許六反,今人讀作昌六反。

起也。《詩·小雅》拊我畜我。《箋》畜,起也。《釋文》喜郁反。

順也。《禮·祭統》孝者,畜也。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註》畜謂順於德敎。《釋文》許六反。

孝也。《禮·孔子閒居》無服之喪,以畜萬邦。《註》畜,孝也。使萬邦之民競爲孝也。

《莊子·徐無鬼》許由曰: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爲天下笑。

留也。《禮·儒行》易祿而難畜也。《註》難畜,難以非義久留也。

姓。漢畜客,畜意,天水有畜氏。

《廣韻》《集韻》《正韻》許救切,音齅。《左傳·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爲用。《疏》養之曰畜,用之曰牲。《釋文》畜,許又反。《周禮·天官·庖人》掌共六畜。《註》六畜,六牲也。《釋文》畜,許又反。

《集韻》丑救切,惆去聲。《周禮·天官·獸醫疏》在野曰獸,在家曰畜。《前漢·尹翁歸傳》掌畜官,音義。與獸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