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相纠纆

出自:明代·孙承恩《拟古二十七首 其二十四》

拼音:[huò][fú][xiāng,xiàng][jiū][mò]

平仄:仄平平平仄

祸福相纠纆,理数乃杂揉。
从来宇宙间,万事何不有。
天道杳莫窥,玄机默而黝。
吊者在衢路,贺者在户牗。
想当造物时,任情屈身肘。
盛衰本无常,称意讵能久。
昨日东陵侯,今朝种瓜叟。

查看原文

注释

【祸福】1.灾殃与幸福。 2.指灾祸。
【福相】有福气的相貌。
【相纠】相互检举﹑监察。
【纠纆】1.亦作"纠墨"。 2.绳索。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祸】

禍【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旤和上聲。《說文》害也,神不福也。《釋名》毀也,言毀滅也。《增韻》殃也,災也。《詩·小雅》二人從行,誰爲此禍。《禮·表記》君子愼以避禍。

作旤。《前漢·五行志》六畜謂之旤,言其著也。

作祻。《晉書·文帝紀》同發機。

叶後五切,戸上聲。《馮衍·顯志賦》昔三后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弔夏桀於南巢兮,哭殷紂於牧野。野,音豎。

叶紙韻,虎委切。《荀子·成相篇》世之禍,惡賢士,子胥見殺百里徙。

叶支韻,許規切。《荀子·成相篇》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距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義叶宜。

【福】

福【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畗《唐韻》《集韻》《韻會》方六切,膚入聲。祐也,休也,善也,祥也。《禮·祭統》福者,備也。《易·謙卦》鬼神害盈而福謙。《書·洪範》嚮用五福。

《釋名》福,富也。其中多品如富者也。

祭祀胙肉曰福。《周禮·天官·膳夫》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穀梁傳·僖十年》祠致福於君。

福猶同也。《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隂藏。《薛註》言今長安宮,上與五帝所居之太微宮,陽時則見,隂時則藏,同法也。

州名。秦閩中郡,立閩州,唐改福州。

姓。元忠臣福壽。

《集韻》《韻會》敷救切,音副。藏也。《史記·龜筴傳》邦福重龜。《註》徐廣讀。

叶筆力切,音偪。《詩·大雅》自求多福。《儀禮·士冠禮》介爾景福。俱叶上德字。《正字通》福本有偪音。說文从示畐聲。賈誼治安策,疏者或制大權,以福天子。乃偪譌爲福,非福與偪通也。諸韻書誤以爲福、偪同音共義,合爲一,蓋未詳毛詩、儀禮及安世房中歌、班固明堂詩,福皆讀偪,與偪義不相通也。韻會職韻逼字註云,通作福。字彙福與逼同,尤非。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纠】

糾【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居黝切《集韻》吉酉切,音朻。《說文》繩三合也。《史記·賈誼傳》何異糾纆。《註》《通俗文》云:合繩曰糾。

《博雅》舉也。《書·囧命》繩愆糾謬。《疏》糾,謂發舉其愆過。《左傳·昭六年》糾之以政。《註》糾,舉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糾萬民。《釋文》糾,察也。

《小宰》凡宮之糾禁。《註》糾,猶割也,察也。

《詩·魏風》糾糾葛屨。《傳》猶繚繚也。《疏》稀疏之貌。

《後漢·公孫瓚傳》糾人完聚。《註》糾,收也。

《後漢·荀彧傳》收離糾散。《註》糾,合也。

《玉篇》告也。《廣韻》督也,參也,急也,戾也。

《集韻》舉夭切,音矯。《詩·陳風》舒窈糾兮。《傳》窈糾,舒之姿也。

《正韻》舉有切,音九。義同。

《韻補》叶居由切,結也。《嵆康·琴賦》瀄汨澎湃,䖤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正字通》俗從斗作紏,非。○按《說文》糾在丩部,今倂入。

【纆】

纆【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兩股曰纆。皆索名。《字林》三合繩。《戰國策》子纆牽長。《註》索也。《史記·賈誼傳》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註》如繩索糾纆,相附會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